首届B2B全球化增长力峰会于2023年7月28日在深圳圆满落幕。

本次峰会我们邀请到了Airgram的产品 & PLG负责人——陈臻伟做了主题为《海外PLG产品驱动增长实践》的演讲,由浅入深结合实战经验,分享了旗下两款产品Notta和Airgram是如何通过PLG策略实现产品海外用户快速增长。

以下是演讲内容的图文版概述
↓ ↓ ↓
目录:
  • 01 什么是PLG
  • 02 PLG与SLG的选择
  • 03 PLG增长旅程
  • 04 日本市场的洞察
  • 05 Notta的获客实践
  • 06 Airgram的获客实践
  • 07 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大家下午好,我是陈臻伟Daniel。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产品出海PLG的实践」。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公司是「思维巡航深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2022年完成了1000万美金的融资。

我们作为一个创业的团队,目前有两款产品:

一款是Notta,主要做语音转文字工具,在2020年推出,主推的是日本市场,目前有几百万用户。
另一款是Airgram,主要做会议效率工具,在2021年推出,主推的是美国市场,目前有几万用户。

01 什么是PLG

PLG实际是go-to-market的一种策略,通过产品自身去获客、留存与扩张,目标通过产品快速去传递产品的价值,让用户自然的可以去购买产品。

对于我个人理解的PLG,我会与SLG相对去理解,原本由销售与客户成功经理来完成的一些工作,让“产品”本身去完成,与跟用户去交流,沟通,让用户感受价值,最终帮助用户成功。

这里“产品”我打了一个引号,原因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狭义的软件产品本身,更包含广义的“产品”:包含营销的网站,Email,文档,视频等,是一个关联的产品组。

02 PLG与SLG的选择

我们的产品早期选择PLG而不是SLG,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公司的基因,我们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团队成员经验全部来自C端,我们没有SaaS的经验,也没有销售和客户成功团队的储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在思考如何做好PLG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目标市场,早期我们做的是个人工具,主打C端与SMB的用户,并且最早的产品形态实际上就是APP,放在iOS跟安卓和Google Play。

随着产品的发展与公司的迭代,GTM策略会需要去做相应的变化。
我们最早做C端,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当我们在某个地区有了有点名气和品牌效应之后,就会陆续有一些B端的大客户找到我们,希望团队使用我们的产品来办公。

比如日本有一些几千人的公司,美国有一些将近几万人的公司都找来想用我们的产品,这时我们就需要进一步迭代我们的策略,去招销售和客户成功经理。

03 PLG销售增长旅程


1 产品曝光
首先是产品曝光,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广告、KOL、video。曝光的人群要精准,产品的价值要明确。如果用户对产品产生兴趣,他会进一步访问Marketing site(营销网站),去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2 产生兴趣
我们需要明确目标群体与产品价值,让用户看到产品的第一眼就知道适合他。举个例子,通常2B产品官网都会设置“产品解决方案”板块,当用户对这些场景产生共鸣,激发兴趣的时候,就会愿意去留资。

3 减少摩擦
举个例子,用户在使用Email注册时需要去check email,点开邮箱,复制验证码,再粘贴回来... ...注册时间长,步骤繁琐。是否可以用第三方登录,或者直接免登录减少尝试的摩擦呢?

4 感受价值
这点要在产品层面引导,使用Sample data(样本数据)或快速导入。举个常见的例子,在用户使用airtable(线上表格工具)时,它会引导用户将已有的Excel导入至他的系统来处理。

5 持续使用
当用户通过引导,亲自使用感受到的产品的价值之后,持续使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时需要做一些运营来促活,用户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6 购买分享
到这一步之后用户会走到购买或者分享的流程,这涉及到付费模型设计,我们要尽量让付费模型明确简单,容易理解,能够快速上手购买。

7 推荐团队
如果团队某位成员认为产品还不错,可能会主动推荐给其他成员;或者产品本身有协作属性或网络效应,自然就会推荐给他人。
以现在比较火的Figma(在线设计工具)举例,设计师需要和工程师、产品部门协作。当设计师把设计稿发给工程师时,就形成了一个产品自推荐流程,网络效应也随即产生。

8 团队购买
当设计师推荐团队使用,让其他团队成员感受到价值之后,可能某位团队成员会向leader推荐,push他的leader购买。这就是我认为的一个典型的PLG的销售增长流程。

04 日本市场洞察

是日本市场选择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日本市场。
Tip1:付费意愿高
首先我们发现日本用户付费意愿很高,GDP、收入以及付费意识相对比较成熟。对于要用到好服务是需要花钱的意识很明确,而国内的用户可能更优先倾向于用免费的产品。
最早我们这款产品在很多国家地区,例如日本、中国大陆、北美、南美、欧洲和澳洲都推过,但最终发现日本市场的ROI最高,所以最终选择了日本市场。

Tip2:老龄化严重
再者是日本的老龄化目前来看是比较严重的。
它又引申到另外一个点,日本政府目前正在推DX(Digital Transformation)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去提升人效。其实这一点来说,如果是做效率工具,在日本市场会有很好的环境和基础。
并且如果是B端模式,可以去了解客户公司本身有没有DX部门。如果有,那么产品在其公司推进会非常方便,这也可以帮助大家去筛选高价值线索。
我们给日本B端用户推销产品时,也可以帮助客户申请DX政府补贴,降低用户使用产品的成本。

Tip3:软件业不发达
日本软件行业不发达,导致日本用户本身对软件场景不熟悉。他们的硬件设备,电脑都比较老旧,甚至还会用很老的ThinkPad,或是很老的索尼电脑与手机。
大家在产品设计层面需要去注意这一点。不要因为我们自己公司用Mac,也把用户想象成每个人都去用Mac办公,电脑分辨率在设计产品时也要考虑。

Tip4:非常循规蹈矩
日本用户做事非常循规蹈矩。我们在编辑新手引导或教程时,要更加细致到一步一步,教这个按钮该怎么点怎么用。
国内软件迭代很快,但我们有收到日本用户反馈:“我现在用的这个软件用的很好,你不要更新了,我不想看到一些新的东西,新的设计。我原来是怎样,我就一直这样用就好。”日本用户的一些硬件产品可能会用超过30年。

Tip5:内敛严肃不善表达
日本用户比较内敛不善表达,我们做产品满意度时用的是NPS(净推荐值),在推美国市场NPS好像比较合适,但日本市场就不太合适。
问卷系统会问用户0-10分,有多大的程度愿意推荐这个产品给其他人?我们有收到日本用户的反馈说:“我很喜欢这个产品,但是我可能不会去推荐给别人用。”所以最后我们把满意度的指标更换成直接使用产品意愿指标。

Tip6:代理商文化
日本市场目前最大的文化差异是ToB的代理商文化。日本实际上有一套规则和环境,很多大企业采购产品时,需要通过代理商采购,很难直接从厂商采购。
这是做日本市场需要注意的,大家需要花费一些精力去拿下高质量代理商。

05 Notta的获客实践


Tip1:新市场冷启动
早期0~1获客其实也挺难的,首先是Cold email,我们原来做其他产品有留存一些用户画像和群体,当时冷启动的时候尝试过。然后是ASO(应用商店优化),包括广告等。
再者是当时有一个日本电视台报道,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来了一波大流量。大家在日本要重视这种传统媒体,包括报纸包括电视节目等。

早期也使用了一些referral策略,即通过分享给其他人注册去获取产品权益,效果也还不错。目前主要就是靠广告。2022年开始做SEO,现在ROI还算比较高。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SEO小工具(如上图),用来覆盖一些高频的用户会去搜的、真正需求的词。
作为语音转文字的AI工具,客户一般会搜audio to text,我们以这些词为基础,做免注册小工具来引流,去带量、最终获得一些leads。

Tip2:感受价值
这方面veed.io做的比较好,大家可以去学习一下,我们最近也想学习他的方式。
用户来到Land Page之后,甚至都不注册,体验后觉得ok之后再去注册。当用户留下一些资料,或是有沉没成本时,再去引导注册或留资,效率会更高。
现在投广告,30-50%都是移动的流量。用户大部分是直接用手机搜产品,所以产品开发需要去配移动端,或者开发一个app来承载流量。

Tip3:权益限制(2/8原则)
20%的的核心功能就能限制到80%的用户
我们产品是订阅制的,所以会给免费用户做权益限制,他们必须升级才能够使用全部功能。建议用2/8原则。我们观察发现,用将近20~30%核心功能就可以限制到70~80%的用户,不用把所有的功能都去限制,也能让免费用户会有更好的体验。

Tip4:本地化
改变支付方式,收入增长33%。
我们当时有一个失误和盲区。因为最早是在是全球式推广,所以商品价格一直都是以美金显示给日本用户的。
后期再去考虑增长时,我们又重新拆解了一遍,发现在日本的本地化策略甚至只做了文案,连价格显示都不是日元,这个是很夸张的事情。

当时立马去做了一个A/B,前去年日元一直在贬值,于是我们把价格展示全部更换成日元,最终收入在流量与客户获客都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增长将近33%。

Tip5:PPP区划定价
传统企业比我们更懂
在做SEO或其他营销时,通常会有其他地区的一些流量,但他们不是我们的主要市场。比如我们产品在东南亚和印度流量也不小,可以简单做一个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来拉转化。
很多大厂或传统企业比我们做的更好,我想介绍这个Big Mac Index。可以看一下Big Mac套餐在各地的售价,企业可以大概知道自己的产品定价范围。


06 Airgram的获客实践


Tip1:早期原型测试
PLG不代表没有人工服务
我们产品早期做了很多原型和测试。海外有很多网站,例如Betatesting TryMyUI等,能在产品还未上线时找到目标用户测试。
我们不断迭代官网与信息传达。例如早期我们以为用户群体是A,当有了用户,进一步去访谈、调研,发现A群体会逐渐精细,官网也在不断迭代。
PLG并不完全代表不提供人工服务。埋点问卷与访谈相结合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只坐在电脑前,而不和用户直接的沟通,很难去做好产品与推广。

Tip2:利用网络效应
Airgram作为会议的录音转写的工具,能将线上开会的音视频留存下来,会议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网络效应,我们在用户开会界面做了水印与平台展示,让用户能看到Airgram的logo。
大家可以看到PPT右下角有个水印:Made with Gamma。我这个PPT就是用Gamma做的,但是我有没付钱,所以它给我加了个水印。大家就知道了Gamma这个产品是做PPT的,它也形成了一种网络效应。

Tip3:适当用户引导
4% VS 0.04%,100倍的差别。
Airgram有6000下载,255个好评,评分5星,
而Notta有30000下载,14个评论,评分4星。
大家可以算一下转化率,差了100倍。

我想表达的是:可以在产品里放钩子或者Benefit,引导用户帮我们去推广这个产品,这是很小的一个点,做与不做差别会非常大。

07我们也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1 解决核心问题就够了
我们早期不应该All-in-one。在做Airgram北美市场时,我们发现每个细分行业都有一个很NB的产品。这启发我们解决核心问题就好,不要浪费时间在其他不相关问题上。

2 产品设计与GTM相一致
我们早期GTM的策略是bottom-up(自下而上),但产品设计却是top-down(自上而下),导致用户用起来很割裂。

3 要与众不同
可以去学习其他的产品,比如说去PH(Product Hunt),可以看看其他产品创始人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他有哪些与众不同?
早期我们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海外经常有客户问我们:“你是做这个的,我知道另外几家,你有什么不同?”其实他们很希望知道你的与众不同在哪。“你为什么做?人家都有了,你也要去Copy他一份吗?”

4 尽量使用第三方工具

大家只需要做自己最核心的业务就好,其他的一些automation、集成等,可以去尝试用第三方工具。比如我们用Intercom做客服IM、帮助文档和调研问卷等。这样能让团队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自己核心的业务上。

我觉得用户选择并不是市面上的最好的产品,而是最适合他们自己的产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