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中国制造业龙头出海产业链)

网友投稿 1307 2023-02-1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以及中国制造业龙头出海产业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制造业龙头出海产业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破浪“出海”,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国品牌在国外有多硬?

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我对于国内出海品牌的了解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国内的海信品牌凭借着家电,在欧洲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汽车品牌领克也通过自己的推广在国外进行落户和实践,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大量国外人群的了解和认知。

在当下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当中,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国内品牌在疫情影响和利润的支持下,也开始逐步向海外市场进行扩展和宣传,诸多的国企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出现在了海外的诸多市场当中。

海信的家用电器是欧洲的畅销品牌。

海信能够在海外获得成功与当初其对于世界杯的大规模宣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世界,世界杯聚集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球员和网络直播,使海信的相关家电logo传遍了整个直播,为其后续的销售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海信也连续4年成为了世界的资助中国企业。

中国领克在海外推广自己的诸多产品。

而作为中国家用汽车行业的领克之一,也在当下的时代步伐当中,逐步向海外进行扩展和产品战略的发布。其不仅在欧洲采取了订阅制的商业模式,同时在领克品牌的发布和亮相都是在欧洲德国等地举行,因此领克在许多欧洲居民当中拥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其却也的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外资品牌。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内品牌都将走出国内,迎接国外市场。

这其实也是由于我国当下的用户人口和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瓶颈,因此向外扩展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一些商业公司的未来发展和资金布局。这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世界之间的商品和价格竞争,最终得益的都是消费者。

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牌产品有哪些

1、海尔 Haier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互联互通各种资源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2、联想 Lenovo

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中国的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

3、青岛啤酒 Tsingtao Brewery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是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4、中国移动 China Mobile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5、格力 GREE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6、美的Midea

美的于1968年成立于中国顺德,现总部位于广东顺德北_新城内。迄今已建立遍布全球业务平台。美的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约200家子公司、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及10个战略业务单位,同时为德国库卡集团最主要股东。

7、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Air China

中国航空全称为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是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主体,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组建而成,是中央直属的特大型国有航空运输集团公司,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成立。

8、中国银行 Bank of China

中国银行是中国唯一持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也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机构遍及中国内地及56个国家和地区。

9、华为 Huawei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

10、中兴ZTE

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路55号,成立于1985年。全球第四大手机生产制造商,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是中国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

扩展资料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

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票选的 “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到中国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华为、联想、小米、一加,中国出海品牌不仅帮助祖国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重新定义了中国品牌印象,撕去了此前中国品牌身上廉价、质量差的标签。

10年前,中国高铁列车还需要在外国制造商的帮助下进行组装。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高铁大国,世界在进步,中国也在进步。中国品牌的海外之旅,才刚拉开序幕。伴随出海品牌的飞速发展,中国或将从目前的第三方阵迈入第二方阵,终将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根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

中国名牌产品标志适用于《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的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标志是质量标志。现阶段,中国名牌标志的有效期为五年。每五年复评一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名牌

中国车企出海如何虎口夺食?

[ 亿欧导读 ]?谁能够捷足先登海外市场,谁就多一份“活得好”的筹码。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郝秋慧

近六十年的风雨兼程,中国汽车工业艰难出海。

在2001年入世之后,自主品牌从借鉴仿制到自主研发,从孱弱被压制到逐步打开局面,汽车产业重组加快,自主品牌正向研发加速,制造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日益提升。

自主汽车品牌的出口规模日益扩大。2001至2008年,汽车出口量整体呈稳步增长。虽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次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跌至37万辆。金融危机风波平息后,中国汽车出口量逐渐回暖复苏,2012年出口量首次超百万规模,创下105.6万辆的历史新高。

“活得好”的筹码

中国本土汽车市场销量自2016年增速放缓,从同比增长10%的高速扩张转变为2018年首次负增长,汽车市场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本土市场产能过剩,出口开拓海外市场便成为一个新方向和新的业务增长点。

尽管2016年至2018年自主车企出口汽车总量不大,但三年间规模增长显著,2018年的出口量较2015年增长59.7%。自主品牌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竞相开发全球处女地。

在国内市场触顶、增量有限的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意识到出海是真正强大的必由之路,谁能够捷足先登海外市场,谁就多一份“活下去”、“活得好”的筹码。

2019年,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出海的标志性年份,以长城、吉利、奇瑞、上汽为主的部分车企掀起一股出海潮,自主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落地。

上汽集团在2019年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同比增长26%,出口量达35万辆,占中国自主车企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MG名爵品牌是上汽集团出海的先锋主力,2019年名爵海外销量达13.9万辆,位居中国单一汽车品牌出口量榜首。

多个市场并行也是车企分散风险的明智之举。“不把鸡蛋在同一个篮子里”,提前应对潜在风险,标志着自主车企从被动出海向主动拥抱全球市场转变。

实力悬殊的较量

车市深陷低谷,回暖未卜,出海便成为盘活死局急需的“引擎”。走出去挖掘新机遇,自主品牌与传统强势车企的直面对抗将不可避免。即使实力悬殊,也得猛踩油门迎难而上。

自主品牌出口量在总产量中的占比、出口额占比、出口车型、出口产品附加值、利润水平、出口方式和出口地区布局等方面,与欧美日等汽车贸易强国相比,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从汽车产业体量上看,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和汽车产业制造能力及工业体量不匹配。世界汽车组织统计,2019年中国汽车产量达2552.8万辆,占全球产量比重接近30%,而整车出口为102.4万辆,仅占国内产量的4.0%,欧美日韩等国家汽车出口量占国内产量基本在20%以上。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金额147.7亿美元,为历年之最,却仅占全球汽车出口额的1.6%。受中美贸易摩擦、宏观经济缓慢回暖、地缘政治因素、国内产销量走低的影响,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额增速持续放缓,其中出口最大目的国伊朗受美制裁,给中国出口增长带来较大变数。

同年全球整车出口额位列前三的德国、日本和美国整车出口金额分别为1823亿美元、1085亿美元和54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远远低于汽车产业自身的制造实力。与全球主要汽车出口国相较而言,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无论从出口汽车总量还是出口金额,都未能跻身全球前十强。

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车市低迷、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都在倒逼中国自主车企自谋出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市场布局。客观上,助推自主车企直面国际竞争,无论是“弯道超车”还是“换道先跑”,敢于角逐便是打开局面的开始。

虎口夺食的底气

自主车企已然意识到,汽车出口,粮草先行。

近年来,中国车企出海不仅局限于汽车产品贸易,逐步向技术与资本共同出海,转变海外产业战略布局。中国自主车企发展时间较短、根基未稳,技术和经验积累相对缺乏、国际影响力有限,因此车企出海面临的一大障碍便是在当地的知名度不足。

收购海外本土车企或工程,以本土制造融入当地市场,便成为中国车企加速渗透海外的捷径。

2017年6月,吉利和马来西亚DRB集团签署协议,宣布正式收购DRB集团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权,及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权,成为宝腾汽车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2019年6月,吉利牵手宝腾后的首款新车宝腾X70在丹马林工厂正式下线。

长城汽车同样对东南亚汽车市场潜力寄予厚望,2020年1月17日,长城汽车和通用汽车就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冈工厂达成协议,如今长城汽车正为挥师南下作最后准备。

无独有偶,奇瑞也正在筹划“插旗”印度,2019年5月,奇瑞拟与印度塔塔汽车(Tata Motors)成立合资企业,进军印度市场,寻求扩张机遇。

在汽车产业整体下行压力增大的环境中,生存要领是聚焦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创新,比谁在产业转型上跑得更快。自主品牌加速布局营销网络、打造品牌知名度、铺设研发力量,力争在每一个环节快人一步,多抢占一份先机,便多一份胜算。因为他们明白车企出海,不仅是汽车产品出海,更是品牌、资本和技术由外而内的联合出海。

建设海外研发基地亦是自主车企技术出海的跳板。

近年来上汽集团在全球化布局上不断加速,2019年4月,其位于印度的第三个海外整车生产工厂正式投产,在世界多国已设立了研发中心、零部件基地、营销服务中心以及金融公司。此前吉利在英国、瑞典、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已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工厂。

诸多自主车企开始在欧美日韩等汽车制造强国布局海外研发中心。位于英国的研发中心偏向于动力研发,意大利等地的研发中心重点放在汽车造型和内饰设计,布局美国的研发中心通常专注于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前沿科技的研发应用。

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工厂的建立是决定能否成功出海的两块重要拼图,除此之外,产品研发、测试、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都共同影响着车企出海的整体成败。

现阶段的汽车出海模式与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自主车企出海从此前的整车零件出口、当地组装的模式,进入了海外建厂、当地采购零部件、生产并销售的模式。

中国自主品牌的出口地区正在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开始向欧美发达国家渗透;出口车型从廉价低端车型,向着中高端轿车、SUV转变。新能源车型或将成为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的有力突破点,凭借国内的电动汽车产业链成熟度和新能源汽车产能,虎口夺食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自主车企出海的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编辑:郝秋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城发布印度战略,中国主流汽车集体出海,步履越走越稳健

2月5日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第15届印度德里车展正式开幕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中国品牌长城汽车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全球知名的SUV及皮卡制造商中国长城汽车可谓是出尽风头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不仅以包馆的形式参展,创下历史纪录,而且在3150平米的展台上,还展出了哈弗和长城EV以及多款核心零部件。同时,长城汽车于此次车展宣布了进军印度市场目标,长城汽车印度市场战略正式起航。

长城汽车布局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印度,为全球化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据麻辣车事了解,今后,长城将以印度为基地,产品出口至其它国家,实现印度研发、印度生产、全球销售。

逐鹿全球,不仅是长城汽车的战略,也是众多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汽车要占领先机,与全球一流品牌站在一起,必须积极主动走出去,参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竞争,并赢得主动。

走出去成为中国品牌的必然选择

从连续几年的市场销售数据分析来看,中国车市已经进入寒冬。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这也是中国汽车市场继2018年之后,连续两年销量出现跌幅。

屋漏又遭连夜雨。本来就已经跌入寒冬的中国车市,又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状肺炎病毒的侵袭,工厂停工、经销商关门…一切的意外都将给车市带来雪上加霜的惨状。

可以预见,不仅是自然灾难,就车市本身而言,国内汽车市场已经难以维系高速增长的态势。天花板日渐显现的同时,中国车企想要进一步发展,海外市场将会是今后的必争之地。

其实,随着自身品牌和技术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启了海外布局之路。其中,中国民营车企的出海之路尤其抢眼。

吉利成功收购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大举进军东南亚市场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长城皮卡深耕细分市场,长期保持出口量冠军;2019年,作为中俄投资合作重点项目之一,长城俄罗斯图拉工厂也已正式投入使用……以上种种都是中国品牌进军海外市场的典范。

昨日,印度德里车展开幕。作为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展览会之一,不少中国品牌的身影也出现在了本次车展,毫无疑问,印度德里车展就是中国品牌进军印度市场的“桥头堡”。

印度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一块肥肉

作为仅此于中、美、日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印度以其巨大的经济和消费潜力,成为全球众多车企眼中的遍地黄金的沃土。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总人口超过13亿,千人汽车保有量却不足30辆。咨询公司LMC Automotive预计,到2026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这个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每年汽车增长率超过7%,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所以,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印度自然是不容错过的蓝海,也是所有海外市场中最应该抓住的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政府大力倡导“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清洁能源印度”等国际战略,因此,无论是政府导向还是用户需求,都与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除此之外,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国内和印度市场有不同的消费取向,这可能是中国车企布局印度市场上的需要注意的细节。

据了解,印度乘用车市场以A0级车为主,在销量前十中占了7席,这与偏好大空间、重视B级车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正好相反。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与印度目前的基础建设和经济背景息息相关。因此,中国品牌也需要把握好印度本土的实际需求。

印度德里车展是印度汽车市场最重要的风向标。中国品牌要想顺利进军印度市场,印度德里车展便是最有效的突破口。在这次车展上,除了长城汽车向印度市场展示了产品和技术实力之外,我们也看到了其它中国汽车品牌。

长城汽车全面布局印度市场

本次印度德里车展,长城汽车可谓抢了所有中国品牌的风头。长城汽车首次征战印度德里车展,便独立包馆了3000+m?的展台,哈弗品牌、长城EV悉数亮相,并且,“新四化”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也是长城汽车的展出重点。

今年1月17日,长城汽车还与通用汽车就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岗工厂达成协议。换句话说,长城汽车将收购包括塔里岗工厂在内的通用汽车印度公司,这正是长城汽车进军印度市场的一盘大旗。

未来,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品牌和长城EV品牌产品将进入印度市场进行销售。其中,哈弗品牌将在印度推出全系SUV产品,长城EV品牌将面向出行及私人用车推出不同产品。

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长城汽车的海外市场已经覆盖了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如今,进军印度市场也契合了长城汽车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目前,长城汽车全球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七国十地”的全球化研发格局和“9+5”的全球化生产布局,并在海外60多个国家建立了500余家优质经销网络,产品遍布全球各个角落。2019年,在俄罗斯市场,长城汽车海外首个全工艺整车工厂,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投产,哈弗品牌则以289%的超高增长率,跃居中国汽车品牌在俄销售第一名。

上汽MG也一直在深耕印度市场

在众多中国品牌之中,上汽是最早布局印度市场的车企。在改建印度生产基地的同时,上汽集团凭借着“互联网汽车”这一标签敲开了部门海外市场的大门,2019年6月,上汽印度公司在当地投放了首款“互联网汽车”MG Hector。自2019年7月推出以来,搭载智能网联的名爵Hector已售出近16000台,在印度市场供不应求。

本次印度德里车展,上汽MG品牌推出了多达14款车型,此外,按照其原定计划,上汽MG将用两年时间,在印度推出4款SUV车型。

其实,包括印度市场,上汽已在泰国、印尼建立起3个海外整车制造基地,在欧洲、北美、南美、非洲、中东、澳新等地设立了11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建成500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并在泰国、英国、印尼、智利、澳新、中东GCC等形成了7个“万辆级”海外销售市场。

上汽通用五菱是印度市场的老司机

被誉为神车专业户的上汽通用五菱,其海外市场的表现也是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出口量突破26,138辆,同比增长73.5%;海外市场销售总额达到5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销量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上汽通用五菱的井然有序的海外布局。2019年4月29日,位于印度巴罗达市的柳州五菱汽车印度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继上汽通用五菱开辟印尼市场后的又一个海外项目。

除此之外,上汽通用五菱还通过其旗下各个品牌的不同优势,从而做到物尽其用。从2018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便计划将宝骏530在全球范围内,同时进行4个品牌销售,其中包括中国使用宝骏标,在南美使用雪佛兰标,在印尼使用五菱标,印度使用名爵标。这让人不得不感叹上汽通用五菱的雄厚实力和前瞻布局。

可以看出,长城、上汽等车企的如约参展,其中包含的正是中国车企对印度市场的重视。同时,中国车企想要做大做强,进军海外市场是必经之路,而印度市场就是绝佳的“练兵场”。因为如今的印度汽车市场仍然处于圈地跑马式的发展阶段,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印度是一块充满无数机会的市场。

觊觎印度市场的不止中国品牌

中国车企眼红印度市场消费潜力的同时,丰田、大众、通用等大厂,同样对印度市场虎视眈眈,并将是中国品牌布局印度市场的最大拦路虎,往后中国车企也将面对二者的短兵相接。但相比于在国内夹缝中生存的常态,在印度这个新兴市场,中国车企更应直面挑战,主动出击。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今后的必争之地。从其它方面上看,无论是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还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车企,“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而如今的印度市场便是最好的“练兵场”。

图片来源:官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品牌在海外口碑到底怎样?

看样子你并没有关注过一些中国品牌在国外的新闻,恰巧我又是那种每天都会看一些国际新闻的人,比如说关于科技的,关于财经的等等。

关于中国品牌在国外的口碑,如果让我来说一下老外给出的评价,物美价廉。

确实,咱们很多在国内的人都觉得国内的品牌造出来的东西不好,不耐用等等,其实那些人真的太挑剔了,人家苹果的机器还是咱们造出来的呢,怎么没有人说苹果的质量不好啊。

特别是在非洲国家,还有印度,他们用的生活用品可以说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国制造,价钱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而且还耐用,服务态度什么的都特别好。

我就举一个例子,咱们就说华为,华为在非洲、欧洲、印度等等这些国家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苹果,如果说口碑不好的话那他们肯不会买华为的。

多关注一些国际新闻就知道了,中国制造早就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

疫情带来并购窗口期 中国企业迎出海好时机(上篇)

中国企业在全球汽车领域的新一轮海外并购窗口期正在到来!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受此影响,众多欧美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纷纷陷入停产停业状态,营收剧减,现金流承压严重。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股市震荡严重,导致大量优质企业市值快速下降。对于资本充足的部分中国企业而言,是出手进行优质资产收购、实现全球化业务布局的大好时机。

P1疫情暴击海外车市?全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承压严重

进入4月,欧美地区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对汽车行业的负面影响也在进一步扩大。其中汽车供应链领域,诸多企业因需求大幅下降,停工潮愈演愈烈,短期复工无望,正遭受巨大的现金流压力。近日,已经有多家知名零部件企业被曝现金流只够支撑几个月,不得不进行人员优化。另有部分优质企业因此股价连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例如盖瑞特,全球涡轮增压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股价已跌至2018年10月上市以来最低点,其市值按美东时间4月6日收盘价——2.99美元计算,仅为2.2亿美元,而在高峰时期,盖瑞特的股价曾一度达到了19.71美元。

▲?盖瑞特股价变动情况,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盖瑞特属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类企业。此前国内爆发疫情时,盖瑞特已经遭受过一轮冲击,该公司位于武汉的工厂自2020年1月23日停止运营,直至3月16日才开始逐步有序复工复产,上海工厂也因劳动力限制打乱了生产节奏。鉴于此2月底,盖瑞特在其2019年业绩报告中指出,由于国工厂生产的零部件短缺,预计将导致订单大幅缩水,即使武汉工厂重新开放,仍可能迫使公司继续削减业务。

不仅如此,盖瑞特还表示由于其在中国的某些供应商和客户也受到了同样影响,令盖瑞特在采购必要材料以满足生产要求和满足预定的发货方面困难重重,其欧洲和北美的工厂也将受到波及,最终对公司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3月盖瑞特国内业务刚有所好转,其主要目标市场欧美地区又遭沦陷,可谓雪上加霜。据财报显示,2019年盖瑞特约56%的收入来自欧洲,15%的收入来自北美,28%的收入来自亚洲。其中福特作为盖瑞特最大的客户,过去三年对其销售额的贡献占比分别为14%、13%和12%。如今福特亦同样面临疫情困境与需求大幅下滑的双重困境。

供应链另外一家龙头企业天纳克,目前也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其股价已跌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截至美东时间4月6日收盘,天纳克股价仅为2.85美元,这使其市值大幅缩水至2.3亿美元,而在高峰时期天纳克每股的价格曾达到了68.71美元。

▲?天纳克股价变动情况,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事实上,除了股市受挫,近几年天纳克在业绩表现上也不甚令人满意。尽管过去几年天纳克的营收在逐年增加,但净利润却在持续下降,且跌幅不断扩大,到2019年净亏损已达3.14亿美元。天纳克指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可能导致轻型车和商用车产量进一步下降,再加上其他目标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对其业务、财务状况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 2014年-2019年天纳克业绩变动情况,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为缓解经营困境,天纳克实施了一项为期两年的成本削减计划,预计每年可节省约2亿美元的运营成本。此外,2019年底天纳克还对公司进行了拆分,两家新公司中专注于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的公司保留“天纳克”的名称,专注于售后市场及驾乘性能技术的公司名称为“DRiV”,即德雷威。按照天纳克此前的计划,这一拆分计划将在今年年中前完成,但目前来看有些困难。天纳克指出,如果公司未能按期完成拆分,后期业务、财务状况等都可能受到重大的不利影响,不仅A类普通股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大幅下跌,还会影响到与客户、供应商和员工的关系,甚至不排除一些客户、供应商或战略伙伴与其终止业务关系。

▲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维宁尔Veoneer是另外一家值得重点关注的公司。维宁尔是家瑞典公司,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自2018年从奥托立夫剥离独立上市后,仅风光了短短两个月,就遭遇股价大幅跳水,并在随后持续下跌。据最新数据,截至美东时间4月6日收盘,Veoneer的股价只有7.4美元,其市值因此大幅缩水至8.2亿美元左右。而在2018年第三季度刚刚上市时,Veoneer的股价曾一度达到了57.93美元。

▲?Veoneer业绩变动情况,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业绩方面,Veoneer独立后的表现也一直不乐观。据其2019年财报显示,去年Veoneer营业收入仅实现了19.02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的22.28亿美元,同比下滑14.63%,跌幅较前两年进一步扩大;净亏损5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2.760亿美元,大幅下滑81.16%。按此前Veoneer的预测,2020年公司有望迎来增长,这在现在看来恐怕是非常困难了。

此外,库博标准、美国车桥、中汽系统、摩丁制造等细分领域领先的龙头企业,也都在股市遭遇滑铁卢,市值大幅缩水。未来一段时间,若疫情仍无好转,这些企业的市值无疑会继续承压,不排除部分企业对旗下业务板块进行拆分或剥离处理。在某些细分领域具备技术实力的优质企业,出售意愿增加,成为优质的收购标的。

目前,上文中提及的摩丁制造已于去年5月份宣布出售其汽车业务,以优化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已有数家中国企业参与收购谈判。

P2供应链全球化布局迫在眉睫?中国企业应抓住时机“出海”

回看近几年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发展历程,中国企业并购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均胜电子对德国普瑞、IMA、Quin、德国TS、美国百利得、高田等的一系列收购,银轮股份对美国热动力公司TDI、德国普锐部分股权的收购,威轼创对博世马勒涡轮增压系统有限公司的收购,宏发股份对海拉集团全球范围所有继电器业务的收购,三安光电对威帕克的收购等,都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

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已达成约2,15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其中仅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2015年至2018年间,每年就完成了大约10宗国际并购交易,平均总金额达5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其他中国企业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跨界并购,如宁波银亿对美国ARC、邦奇的收购,郑煤机对博世电机业务的收购等,上述交易规模更大。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是围绕拓展国际客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获取核心技术、拓宽产品线等来展开。而眼下中国企业出海,也是由于这次疫情的爆发,需要考虑通过合适的并购来进一步深化供应链的全球布局,提升企业未来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各个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业务。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众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生产运营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特别是聚焦于单一或者少数区域市场的零部件企业,因国内外多个主要汽车市场都摁下了暂停键,遭受的负面影响尤为巨大。

比较之下,那些全球业务布局相对均衡的企业,疫情发生时可以通过调配不同区域的生产资源来满足客户需求,损失相对可控。例如早前国内疫情高峰期,日资企业伟福科技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的部分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罗姆半导体则欲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替代生产就是很好的例子。从这一点上来讲,此次疫情的爆发,加速了供应链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步伐,尤其是在重点市场进行深度本土化。

近日,欧盟中国商会(CCCEU)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挑战重重,近六成中资企业依旧欲增加在欧盟的投资。同时调查还指出,回顾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历程,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三年正是海外并购真正形成规模的关键期。按此推测,此次疫情的爆发或可带来新一轮的并购机遇。

不过,海外并购真正实施起来,并非易事,除并购复杂性之外,交易本身也会面临各项监管。以此次疫情为例,为防止本国企业因疫情被外资收购,目前多国政府正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本国企业保护。如美国被曝正在考虑阻击中国对半导体和5G无线通信等美国认为敏感的科技行业的投资,包括动用国家紧急情况专用法律。德国则计划采取对策,防止国际投资者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德国公司进行恶意收购。还有澳大利亚,在本地疫情加重和股市暴跌之际,同样对外国资本收购制定了更严格的临时审查规定,包括把针对所有外国投资的交易金额审查门槛降至零,以防止海外资本“乘虚收购”。

因此,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并购之前,还需做足功课,以防范不必要的风险。具体怎么做,下期我们将结合一家典型企业样本进行细化分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和中国制造业龙头出海产业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制造业龙头出海产业链、中国制造业品牌出海企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倒计时 12 天!这份攻略带你玩转圣诞营销,轻松爆单
下一篇:国际航协IATA CARGO AGENC会员资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