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营销系统:如何在国际市场实现商业增长?
266
2023-02-15
本文目录一览: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非常好。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增长迅速,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根据行业协会的测算,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已达3500亿美元,并可保持7%以上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销售利润率达15-25%,产品附加值高,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
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国、欧盟、日本占具主导。亚洲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中国、印度、巴西则成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的“后起之秀”。美欧等发达国家医疗器械市场增长4%-5%,新兴市场增长迅速,中国平均18%,印度14%,巴西增长16%。2009-2010年度排名前10位的大企业年销售额已超过12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其余不到70%的医疗器械市场份额则为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众多中小公司所分享。
医疗器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规划投资机会
2020年二季度以来海外医疗器械建设现状,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再次升级,面对美国的再三施压,一味地妥协没有出路,未来只有加快 科技 创新实现国产替代、掌握核心 科技 “硬实力”,才能真正为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画上“休止符”。“十四五”规划中将“创新驱动发展”摆在首位,而“ 科技 自主自强”是其关键部分,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表明海外医疗器械建设现状了我国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的决心。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增速基本维持在 15-20%左右(GDP 增速 2-3 倍),处于高速增长期,且参考全球市场,未来国内市场成长空间巨大。此外,中国市场国产替代率低,国产创新器械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海外医疗器械建设现状:医疗器械大部分高端子领域国产化率低(举例:医学影像领域如 CT/MRI/超声等 10%左右,窥镜 5%左右,骨科 10-20%);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三甲以上医院主要采购进口品牌,国产产品主战场在基层市场。现阶段国内部分创新器械产品已逐步达到进口产品同类水平,国产替代加速+优质产品出海带动头部企业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国产替代情况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药品市场规模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相比来看,发达国家基本达到1:1,即药品市场规模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平,全球平均水平为0.7:1,而我国药品与医疗器械比仅有0.2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与医疗器械市场比例还很不平衡,药品市场规模远远领先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应用水平也将会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还会继续维持较高的速度增长。
发达国家、全球平均水平、我国药品市场与医疗器械市场对比情况(单位:%)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对于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攀升,再加上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 社会 和国家政策层面上对行业的支持,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13年只有2120亿元,截至2018年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304亿元,2019将达到6285亿元。
2013-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从医疗器械细分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最大,超3000亿元,低值医用耗材、IVD(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均超600亿元。高值医用耗材中骨科移植、血管介入市场相对较高,分别为262亿元、38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医疗器械市场细分规模均有所上涨,血管介入、其海外医疗器械建设现状他、血液净化、口腔科市场规模涨幅超20%。
中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规模情况
医疗设备市场依然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56.80%。其次为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占比19.72%。低值医用耗材、IVD(体外诊断)市场份额超10%。
中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规模占比情况
中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规模情况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容量扩张速度快,但由于相关基础科学和制造工艺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仍集中在中低端品种,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
从医疗器械的消费结构角度看,医学影像、体外诊断、耗材(含低值和高值)占比最高,心血管、骨科等为代表的高值耗材处于较高增速阶段。整体来看,医学影像领域,ct、核共振和超声占据影像领域16%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市场份额在10%-20%之间;体外诊断领域中,国外企业由于其技术优势以及“设备+试剂”的封闭系统策略,依然占据着国内体外诊断的中高端市场。
中国中高端医疗器械国产与进口平均占比对比情况
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占比25%,中低端产品占比75%;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医疗器械产品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所占份额一般为55%,中低端产品占45%。
并且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这70%的外资企业在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品种。
随着各省市陆续在《中国制造2025》里对各自区域内医疗器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做出重要部署,并且提出了各自的2020年和2025年国产器械大发展目标。因此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国产器械的占比,尤其是在县级医院的应用,将得到较大提升。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全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超9000亿元,其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020-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预测
首先,中国的进口替代比例大幅提升,尤其是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心脏支架等高值耗材。尽管一些高精尖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过程远远没有完成,但是医疗器械领域进口替代的初步市场教育已经完成,在整个医疗器械产业形成一种趋势和浪潮,并呈加速状态。
其次,国家密集出台医疗器械相关的创新政策,例如《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把加速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近几年来,国家投入持续加大,对医疗器械的资金支持呈倍数增长。国家对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的力度越来越大,预计未来对高精尖医疗器械的优先审批将逐步成为一种常态,从而为医疗器械的快速增长提供助力。
再次,医疗器械的流通渠道和价格将进一步规范。随着国家对药品流通及价格整顿的基本落实,医疗器械也开始了相关两票制等试点,去除销售渠道中的不必要环节,使厂家和患者获利,从而使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升医疗器械的质量需求。越是创新产品,越能获得较高利润,对创新医疗器械的追求将是越来越多企业首先考虑的战略方向。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有利的基础因素,例如人才和产业链的完善。海外人才回流、外企人才外流、国内大型医疗企业人才培养等因素,使得优秀的 科技 人才、销售人才、市场人才都更容易获得。中国的产业链已经比较完善,使得医疗器械的相关核心部件能更易更快地获得。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的条件已经成熟,医疗器械创新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助力,中国医疗器械创新进入了黄金10年。
医疗器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医疗器械项目背景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2.1医疗器械项目提出的背景
2.2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
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3.3营销策略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
4.2场址建设条件
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5.1项目组成
5.2生产技术方案
5.3设备方案
5.4工程方案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1总图运输
6.2场内外运输
6.3公用辅助工程
第七章节能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7.3节能措施
7.4节水措施
7.5节约土地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8.2环境和生态现状
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8.4环境保护措施
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
8.6公众参与
8.7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1劳动安全卫生
9.2消防安全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组织机构
10.2人力资源配置
10.3项目管理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11.1项目建设管理
11.2项目监理
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2资金筹措
12.3投资使用计划
12.4投资估算表
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
13.1总则
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3.3招标内容
13.4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4.4财务分析
14.5不确定性分析
14.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
15.1风险因素的识别
15.2风险评估
15.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16.2建议
附表:
关联报告:
医疗器械 项目申请报告
医疗器械 项目建议书
医疗器械 项目商业计划书
医疗器械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医疗器械 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医疗器械 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医疗器械 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器械 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医疗器械 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医疗器械 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前景很好,市场广阔,利润也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随着老百姓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器械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整个医疗器械产业市场也发展迅速,利润总额增长远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7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2006-2011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8%。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行业的份额较低,2011年仅为13%,远低于全球25%的水平,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13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元。
1960年5月16日,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制造出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为光的应用翻开崭新的一页。从那时起,光的功能不再局限在照明,开始进入通信、医疗、环保、能源等众多领域,推动人类的发展坐上了“高速列车”。
为了纪念梅曼制造的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5月16日设为“国际光日”,旨在昭彰光学与光子学的巨大影响力。
同样,光学技术也在不断赋能医疗器械领域,应用逐渐成熟且范围逐步扩大,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前景。 围绕光学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市场以及本土光学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机遇和挑战,感知芯视界对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副研究员赫家烨博士进行专访。
编辑 感知芯视界
| 专访人物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副研究员赫家烨
赫家烨,博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副研究员。2013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是英国剑桥大学、华威大学硕士,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博士、博士后。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Morgridge Institute for Research从事生物光学显微研究。其博士导师Jan Huisken为光片显微镜创始人,博士后指导Ralf Jungmann为DNA-PAINT 超分辨技术创始人。其博士期间,完成了多种模型生物的世界首次光片成像。
赫家烨2021年加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开展新型病理光学成像检测仪器的技术攻关工作。短短2年时间, 其团队已完成了近10个核心专利和原理样机, 计划在一年内进行临床验证,实现国际前沿光学检验技术的国产化落地与产业转化。
独家专访
脱离临床应用场景,纯技术创新走不通
光学无处不在,太阳能的利用,激光的焊接和切割,芯片制造,电影的放映,光纤通信,光合作用,X光的应用和显微镜的应用等。在医疗领域,光学技术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疗的重要工具,在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战略地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光学技术又是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底层核心技术之一,赋能医疗器械产业繁荣发展。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诞生之初,便瞄准了光学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多个应用方面,旨在突破技术壁垒,填补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2020年4月,由迈瑞医疗、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影医疗、先健 科技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牵头组建成立了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聚焦高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生物材料与植入器械、机器人与先进治疗、康复信息等多个方向,国创中心搭建了近2万平方米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据赫家烨介绍,在国创中心,以光学技术为核心的医疗器械研究分为三个方向: 一是在体类光学成像仪器研究,比如内窥镜、眼科仪器、皮肤镜等;二是体外诊断领域,利用光学技术来做超灵敏单分子检测研究;三是医学影像类检测仪器研究,对一些离体的组织进行病理成像,用于辅助诊断。
谈到自研光学医疗器械,赫家烨说到最多的词是“ 科技 成果转化”。从技术革命的角度而言, 科技 成果转化确实是迫在眉睫。因为当下,全球范围内正在席卷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革命,迫切地需要把我国前沿技术从实验室带到产业应用上来。
据赫家烨介绍,目前这三个光学技术研究方向基本完成工程样机验证,后续将尽快与临床应用对接,有望在一年之内落地转化,实现产业化应用。
但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拥抱产业化应用并非易事。赫家烨认为,目前在光学医疗器械方面的研发工作主要面临三个挑战:
首先是科研技术创新和临床需求不对等。 科研院所有很多高价值专利和技术,但无法转化应用于产业。产业需求方对于科研院所拥有什么样的核心技术也不了解。因此,当下的窘境是“一方有技术,一方需要技术,但他们没法精准衔接上。”
其次是不同医生对医疗器械有不同的具体需求,这对科研人员的要求是需要以一个学生的姿态从产业链上游“下放”到医疗机构,同医生深入探讨技术研发方向, 在最短时间内梳理和提炼出最具共性的临床需求,聚焦共性痛点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最后是在国产替代前提下, 一方面部分国产原件无法满足竞争性的指标要求。另一方面是国外产品部件又因疫情物流受限无法运到国内,导致研发进度受阻。 研发人员需要花不少精力去尝试哪些国产产品符合需求。赫家烨坦言,“这是一个漫长的寻求国产替代的过程,但意义重大。”
针对以上挑战,国创中心同样在不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旨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动”起来。
具体来说,一方面国创中心积极梳理产业需求,并承担相应任务,若超过能力范围,则利用平台优势,帮助科研院所等技术方和产业需求方精准对接。
另一方面,自研医疗器械在项目立项以及进展的每个阶段,就建立了与临床医生的互动机制,将“实验室”设到医院去、设到病床边,确保医疗器械的研发以临床需求为源头,实实在在解决临床应用场景的痛点。
赫家烨进一步强调, “临床应用场景面对的是患者,科研人员需要考虑到医疗器械实用性、稳定性、成本等综合因素进行技术开发,以纯技术创新为源头去寻找临床出口行不通”。
独家专访
光学技术应用广泛 本土品牌快速崛起
近年来,光学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已呈现出强大功能。据赫家烨介绍,关于光学医疗器械的具体产品主要分为两类。
一种是以光学技术为核心的医疗仪器, 光学成像类仪器有手术显微镜、离体组织成像显微仪器、内窥镜、近红外光的脑成像仪器等;光学检测类仪器主要利用光学技术进行分子信号读取,比如核酸仪荧光PCR、测序仪以及一些单分子检测仪器等。
另一种是以光学技术为辅助的医疗器械, 比如当下火热的手术机器人,当中很重要的模块就是利用光学技术中的双目视觉来帮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区域位置和方向,提高手术精度。另外还有传感类、可穿戴式监护类仪器等光学相关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对于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攀升,使得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表现突出。
截至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7341亿元,同比增长18.3%,接近全球医疗器械增速的4倍,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 预计未来5年,器械领域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至2023年将突破万亿。
市场需求强劲的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发布政策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政策推出的进度显著加快,进一步规范市场、鼓励投资和 科技 创新。 这无疑为本土企业的加速成长注入一剂强心剂。
当前,行业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以联影、迈瑞医疗、乐普医疗、东软医疗等为代表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全球竞争之中。
细分领域中的光学医疗器械也不乏一众佼佼者, 比如首创国内高速3D内窥OCT影像系统 的中科微光、内窥镜组件畅销海外市场的海泰新光、国产眼科医疗器械领跑者莫廷 以及具备高端显微镜生产能力的本土优秀企业永新光学、麦克奥迪、舜宇光学等。
赫家烨对此评价称,“这些注重研发投入的光学医疗器械本土企业已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且非常具有潜力,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研发水平也处在国际前沿。”
独家专访
创新水平“并跑” 产业实力“掉队”待解
光学医疗器械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最显著的特点是技术应用密集、学科交叉广泛。 历经多年培育,我国光学医疗器械产业和创新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但仍存一些挑战待解。
据公开数据表明,欧美进口品牌占据了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80%。国外产品如呼吸机、高端X光CT、磁共振诊断仪、纤维内窥镜、手术机器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高端医疗器械在国内占据我国三级医院的主要市场。甚至有些高端医疗器械的核心部件国内还不能生产,需要依赖进口。
本土产业研发水平和国际一流并跑,缘何产业发展没有跟上“步伐”?赫家烨认为,我国医疗器械高端领域冲出突围面临着多个制约因素,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
第一是国内外工艺和产业链差别导致研发成本不对等。他举例称,“如果开发一个内窥镜的前端光学探头,国外厂商可能短期内只需要几个人的团队就能完成,而国内要几十人的团队去深耕关键技术一到两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把这个小部件做到能够生产的程度。”
第二是本土厂商市场份额小,在经济条件受约束的条件下,创新意愿面临选择题:到底是投入更多资金去突破某项细分领域技术,只为拓宽产品线,还是只做一些技术门槛更低的光学医疗器械,只为可以尽快形成规模化产品投入市场?
“如果是处在成熟的产业链和技术体系中,相信本土厂商也会愿意去布局一些新赛道,攻关一些细分领域的新技术,因为这些研发成本是可以接受的。”赫家烨进一步分析称。
第三是本土光学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能否实现国产替代,更重要的是实现国产替代后,能否保证产品成本和高水准的性能、用户体验等综合指标。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产业,医疗器械高端市场被跨国企业垄断、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亟待打破。近几年,国家和各地相关政策一直在为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提供众多支持。
在2021年,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其中涉及到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等。
今年以来多省发布文件,进一步收紧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缺口”,推动光学医疗器械在内的国产医疗设备实现高速发展。
赫家烨对本土光学医疗器械的成长同样充满信心,“一方面,在强大的政策导向下,国产医疗器械将不断深入医疗机构,通过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后,加速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另一方面,高端领域的光学成像探测器、光学检测芯片、光纤和激光器光源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自主创新成果,由点带面逐步突破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指日可待。”
独家专访
结语
好风凭借力,赶超正当时!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国家多举措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前沿创新技术层出不穷……以光学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来势汹涌。随着国产替代的深入展开,本土创新企业无疑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