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营销系统:如何在国际市场实现商业增长?
588
2023-06-15
那么全球本地化是什么?
全球本地化(Glocalization),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本地化(localization)两个词的结合,其含义是指个人、团体、公司、组织、单位与社群,同时拥有“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地化”的意愿与能力。该复合词用来展示人类连结不同尺度规模(从地方到全球)的能力,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全球本地化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当地文化
一些企业经理人忽视了,“文化差异”才是国与国之间的最大障碍。例如,丰田汽车(Toyota)在波多黎各推出Fiera车款时踢到铁板,没该词在当地意指“又丑又老的女人”。又如,1980年代日本研发出的能量饮料“宝矿力水得”,堪称亚洲文化圈的国民饮品之一。然而,它在被引入西方市场时,却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因为其英文名称Pocari Sweat中的Sweat,在英文意指“汗”,使得这一瓶又一瓶白浊色的“汗”,一推出便吓跑了许多以英文为母语的消费者。
·
二,避免完全横向移植
MTV台当年进军印度市场时,主打的音乐以西方的饶舌音乐、热门音乐、摇滚乐为主,但是营运一段时间后终于发现,还是必须兼顾印度人最常听的班格拉舞曲(bhangra)。
即使是世界知名企业如麦当劳(McDonald's)与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也必须在不同市场研发迎合当地口味的餐点。比如,麦当劳在中国北方城市推出了“苹果片”,而肯德基则在餐上添加了“煎饼果子”。
·
三,保留被并购企业的核心价值
很多企业并不了解欲购并的品牌之核心精神,以致在购并之后,因为操作手法违背该品牌原本的形象,反而损害了品牌价值。全球化已成趋势,但是世界各地的风俗、消费习惯与味蕾,永远不可能统一。企业在进行全球市场扩张之际,也须因应地方的特殊文化,进行本地化。如果不能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习惯,即使口袋再深、资本再雄厚,仍难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全球本地化如何运作?
当我们在讨论“本地化”,不同背景的人群讨论本地化时会有不同的理解,尤其会误解本地化概念。
本文将对本地化的不同概念进行区分。
1.1 本地化的内涵
"本地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术语,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解释,并且还有“本土化”、“属地化”、“在地化”、“当地化”等相似的表达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与“本地化”相关的表述,如:
a. 供应链本地化
2022年5月,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亚东教授在与主持人杨澜的对话中提到:“芯片不是一种产品或者一种产业,而是一个产业链。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本地化的产业链,它一定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2022年8月,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表示,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已经超过95%,且上海工厂团队人员有99.9%由中国人组成。
2021年7月,在中国智库论坛暨2021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认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表现为产业链本土化、供应链多元化、产业分工区域化三大趋势。
由上述语境可知,这里的“本土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商品时使用本地的供应商,比如美国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主要从江浙沪一带的供应商采购汽车零部件。
b. 汉语国际教育当地化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既会使用外国人编写的英语教材,也会使用中国人编写的英语教材。外国人学习汉语时,也同样面临类似的选择。
北京语言大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镇,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施春宏在讨论汉语国际教育时,这样说道:
我们在梳理研究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学界使用了四个相关的术语:本地化、本土化、在地化、当地化。“本地化、本土化”在相关文献中使用较多。就视角而言,这两个术语是“中国视角”,即立足中国去看汉语教育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在地化、当地化”这两个术语,选取的是“客观视角”,既不是“中国视角”,也不是“当事国视角”。因此,就视角而言,“在地化、当地化”这两个术语应当优于“本地化、本土化”。再细究,“在地化”构词上似乎不如“当地化”顺畅,在使用上也不及“当地化”普遍,故而采用“当地化”这一术语。
汉语国际教育的“当地化”,一般理解为“助学当地化”。所谓助学当地化,就是利用当地的语言资源、文化资源、教师资源等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当地的华语社区、中国公司和中国家庭,懂得汉语的人才及中国商贸、文化等方面的人才。
由上述研究可知,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本地化与当地化、在地化、本土化等词虽有较为明显的区分,但从术语的内涵来看,主要还是在探讨如何使用本地/当地的资源助力汉语学习。
c. 品牌本土化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习惯、习俗、法律、法规,当一个省市地区的商品销往另一个省市地区,当一个国家的品牌在另一个国家推广,都需要“适应”,这个适应的过程可以成为品牌的本土化或本地化。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中国民族品牌,主要生产坚果炒货类休闲食品。据媒体公开报道:
为增加属地消费者互动,洽洽除了在以瓜子为媒传递中国文化之外,也很细心地考虑到了海外产品的本土化改良。在海外产品的包装上,洽洽会特地采用中文、英语、法语、日语、韩语、泰文等当地语言,并特意安排一些巧思,在包装上展示出嗑瓜子的方法,为海外消费者消除不会嗑瓜子的顾虑。
由此可知,无论是外国品牌在中国推广,还是中国品牌在外国推广,不仅会在品牌的设计、产品内容上做适应性调整,还会在品牌的传播方式上进行本土化改变。
d. 信息产品本地化
诸如恰恰、麦当劳、可口可乐这类食品品牌,在进行海外推广时,关注的重点是客户对食品口味的体验。由于各国客户的口味不同,食品生产工艺就要适应性调整。与品牌相关的包装信息、使用说明、参照标准等虽然同等重要,文字总量却不大。这类语言文字的本地化也是品牌本地化的一部分,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信息产品对语言文字本地化的需求则庞大很多,比如电子书、说明书、软件、网站、音频、视频、移动应用等产品均包含大量的多媒体语言文字信息。因此这类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会格外重视本地化工作,它们的本地化流程中除包含基本的文本翻译外,还涉及图片、图表、货币符号、日期格式、产品软硬件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适应性调整。
e.本地化行业
本地化行业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圈子,普通民众极少听说。但本地化行业又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圈子,这个行业的优秀专家往往是跨学科人才,不仅精通语言,还能够洞察新技术发展的趋势,高效管理跨语言团队和多语言项目。
之所以本地化行业会覆盖语言、技术、管理等多个领域,与其起源密不可分。在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研发、生产和销售个人计算机产品的团队意识到,要想将产品推广到全世界,必须将计算机界面上的文字、软件和硬件的说明书翻译成各个国家的语言。规模化的信息技术类文本翻译需求推动了技术公司内部本地化团队诞生。
如果一项业务只存在于某一类公司内部,是无法成为行业的。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行业定义为:
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而这些“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
——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资料。我们之所以关注“本地化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长扩大,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本地化行业的研究价值可能要高于翻译行业,因为无论是国家对外传播还是企业出海,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口笔译服务,还需要一整条高度信息化的本地化业务流程,高校也应当适应这种形势来培养专业的本地化人才。
本地化这个概念未来还会被人误解,但真正理解语言服务行业的“本地化”价值的企业和个人仍然会从中继续获益。
上述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球本地化是什么?为何我们会误解“本地化”?)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