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本地化服务,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456
2023-06-16
随着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强,出海一词已经从以前的通过跨境电商,互联网,游戏出海等产品出海,逐渐发展为从公司战略,到组织团队,全方面的走向全球化。如今中国企业的身影已经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而在这之中,中国又是制造业大国,具备覆盖全产业链,全供应链,超强的市场基础和工程调优能力,能源成本低,基础建设好等优势。这其中光伏、新能源、机器人、装备制造、工业品、IT SaaS、云服务、医疗健康、生物制药,无数本土企业都在探索全球化之路。包含软硬科技的B2B高端制造业未来无疑将是出海的真正主力军。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B2B行业的营销本就较为传统,缺乏数字化基础,出海之路似乎更是充满挑战。营销的概念和方法有很多,但如果盲目照搬海外企业发展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B2B企业。有没有一上来不需要太大成本投入,可持续看到效果,根据成果再不断追加的营销方式?灵丹妙药当然没有,但我们确实可以从基础做起,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路。
懂Martech太多,懂营销常识太少。
近些年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各行业营销类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海营销这几年听到很多的讨论,例如通过whatsapp私域、tiktok引流、众筹、网红带货、第三方平台产品发布打榜等等。都很好,但做出效果前提是基础工作要做好,不然一时的流量宣传,无法规模化,持续与客户沟通与转化,也很难产生真正效果。基础工作包含什么?
1.我们的目标客户究竟是谁?
B2B业务更垂直细分,更需要明确目标客户是谁。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个行业,要找什么部门职级?是直客还是代理商或集成商?哪些人是决策人,哪些人是影响者?
过去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动的等海外客户下单询盘,那时候不需要深入思考客户是谁,开工生产就可以。但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需要走出去,主动寻找潜在客户,开发市场,这时候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目标客户是谁。因为不同的人群画像对应的国家文化,商业成熟度,沟通方式,内容偏好,决策链路都不同。
制定好ICP(Ideal Customer Profile)目标客户画像,才是b2b营销的开始,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其他低效沟通上。
基于目标客户画像,我们就可以去寻找客户信息了。具体寻找方式会在第二章详细介绍,成本并不高,大家可以延伸思考。
2.和客户持续有效沟通的方式是什么?
B2B业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需要持续保持和目标客户的沟通。在国内我们依靠手机号,不断的打电话,加微信。在国外有对应的whatsapp,但面对全球市场,我们很难让客户持续在线和我们聊天通话,异步沟通反而更加高效。在海外市场注册各类平台,ID是邮箱。所以邮件沟通依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联络方式。
在国内我们主要是靠电话作为留资核心字段,但我们发现,客户留下电话后,深入联系只能靠销售,而且电话只能完成基本介绍,后续持续沟通还要一对一单独加微信或见面细聊。未来活动邀约,内容推送,都要靠销售的电话,微信,朋友圈等,市场部再也插不上手,这不是自绝后路吗?
作为市场部,我们需要思考我们和客户持续联系的途径是什么,如果市场部失去和客户的联系,只能做泛人群的公众号,广告推广,那作用一定是非常局限的。
国内的通讯发展跳过了邮件时代,所以很多人其实不了解邮件的价值,也不了解如何发好邮件。但邮件其实是唯一全球通用,且可以通过企业邮箱直达客户决策人最直接,最精准,且成本最低的方式。在国内偷懒找个借口说大家都不看邮件就把这件事敷衍过去,但出海做全球化业务必须学会如何发好邮件。
除了邮件之外,还有领英,YouTube等内容平台,用户社区等方式可以和用组合的方式客户持续保持有效沟通,远比单一靠电话推销丰富且有效。成本并不高,大家可以延伸思考。
3.内容营销究竟该写什么?
所有人都说内容很重要,内容营销理论一套一套的。但在国内似乎又没人说具体写什么内容才有用。公众号写了很多,但我们发现客户想在网上找什么内容学习一下,还是搜索的到处都是广告,缺少优质内容。
微信公众号最早只是一个内容分发渠道,但慢慢做久了,大家忘记了,反过来成了内容去迎合公众号本身。公众号生态本身是封闭的,缺乏搜索引擎流量导入,所以流量只能靠原有粉丝,员工朋友圈转发等获取流量,而这些都是有限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做公众号内容面对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专业媒体,他们的写手水平远高于我们市场部的小编。于是导致了我们做公众号内容的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内卷。不是标题党,就是万字深度干货,基本的新闻稿,产品介绍根本没人看。
换个角度。曾经有人问whatsapp为什么没有朋友圈,Discord里面加好友为什么没有朋友圈。即使有,朋友圈有人想看广告吗,不想,真正想看我们公司内容的人不在朋友圈。而是在搜索引擎,在专业博客,在垂直社区。
做内容真的这么复杂吗?其实不是的,对那些想快速获取信息的人来说,标题明确,结构清晰的短文,图文配上延展小视频,是最高效的展现方式。三个经验技巧总结,五个痛点归纳,最新趋势分析,如何做某某事情系列……非常多好的选题值得我们去创作内容。只要内容明确,具备价值,即使没有任何粉丝,也可以被需要的人找到。搜索引擎,推荐算法都会帮你。
输出内容也不需要记者专家,把我们内容提炼清晰,配合AI工具,翻译工具,语法修正工具,小白也可以快速批量输出国际化内容。成本并不高,大家可以延伸思考。
基于刚才说的ICP目标,通过有效的持续沟通渠道,坚持的清晰明确优质内容,你会发现获客不再一团乱麻。可能我们会犹豫真的有效吗?不敢保证,但至少全球市场中的企业都是这样起来的。不需要花费很大成本,一步一步做起来。
基本功当然不止这三点,但我们篇幅有限先到这里,下面就请带上基础信息,我们一起进入正题。
留资不是目的,互动吸引才是。
在国内,B2B营销主要还是靠销售,因为B2B的业务需要先找到对的人,再用各种方式增进客户认知,最终完成转化。市场部门由于无法定向,前面花了很多推广预算,都是为了获取客户的联系方式,客户主动留资越来越难,这其中精准优质的又少之又少,所以市场部在公司起到的作用常常只能是辅助。
但另一方面销售人工拓客效率有限,公司确实需要市场部在保证精准的前提下,来规模化获客。既要保证目标客户精准,又可以批量开发客户。这听起来鱼和熊掌无法得兼,但方法还是有的:Database Lead Generation(DLG)。
可能大家之前听到比较多的是PLG/SLG,即通过产品自身驱动增长,或者通过销售来驱动增长。
Database是指目标联系人数据,即前文提到的ICP详细信息。DLG即先通过模拟销售的方式找到目标客户的联系人,建立批量精准目标客户联系方式等信息数据库。再通过市场内容,活动,广告等方式持续触达数据库中选定的目标客群,批量转化精准客户。这种数据驱动的获客方式在当下时间节点,最适合中国企业出海。
客户信息数据库包含三类信息:
(1)公司信息:包含客户公司名称,主营范围,产品介绍,总部及分支机构所在地,成立时间,员工规模,组织架构,官网地址等信息。
(2)联系人信息:包含客户姓名,部门,职级,职位,企业邮箱,个人邮箱,电话,领英链接,Twitter链接等信息。
(3)意图信息:邮件互动反馈,网站访问行为,推广记录,广告曝光量,粉丝变化,职位变动等信息。
过去我们往往只掌握极少的客户信息,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个邮箱或一个电话号码。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汇总这些信息,导致对客户了解甚少,商机转化率低。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客户数据库。导致后续营销不精准,效果不佳。
建立客户数据库的原理其实不难理解,以前靠销售员每天人工去找,如今在数字化智能时代,机器和AI完全可以模拟销售员,在全网数亿网站或领英、展会、google搜索等渠道当中,合规合法的自动采集记录目标客户的公开信息,包含公司相关,联系方式相关,采购意图相关信息。合计有数十个字段,于是基于这些字段可以开展我们的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
由于智能技术的发展,上述数据收集的成本已经不高了,平均一个客户联系人的全部信息成本不足1美金。大家需要获取海外客户信息或建立自有客户数据库,可以搜索AroundDeal查看更多相关知识。
获取数据后,我们的DLG初步分为以下四步:
1.市场研究:通过联系人数据库分析制定Go-to-Market策略
我们可以从数据库统计得出很多高价值信息,例如:
欧洲制造业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全网能找到联系方式的人数有多少?
北美地区title是市场总监,全网能找到联系方式的人数有多少?
基于这些可触达目标客户,拿到他们的公司信息,联系人信息以及意图信息,进一步分析制定GTM策略。比如他们所在的公司规模呈现怎样分布,所在地区呈现怎样的集中等等,方便后续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
2.需求挖掘:通过人群定向推送实现日常内容运营
市场部平时日常的内容输出客户看不到,重要活动宣传邀约客户又不感兴趣。缺乏有效的需求挖掘环节,就着急想转化,一些营销低效的原因就在于此。DLG的方式,先有了客户数据,这一问题就可以极大的解决。市场团队的优质内容输出,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定向推送给目标客户,吸引其订阅。通过日常内容运营培养客户认知,挖掘需求,为未来转化积累势能。
除了邮件之外,还可以通过上传客户ID数据包的方式,在不同的广告平台上传邮箱列表,向目标客群定向投放广告,这也会使得广告只投给最精准的人,预算发挥最大化的价值。
而且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客户信息,我们就不需要让客户再留资,填写表单。只需收集客户互动反馈即可。提升了客户体验和阅读完成率,反而让广告和内容产生更好的效果。毕竟留资不是目的,互动吸引才是营销的本质。
3.线索增长:用足够的目标人群支撑定向邀请
做好了日常的需求挖掘,就到了转化线索的时候了。如果没有数据,我们靠广告换表单,靠人脉拉人头都非常艰难。市场部做场活动总会发愁没有新客户来参与,以前认识的都邀请好多次了,新的潜客又没有办法精准邀约。
DLG最大程度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每次活动Campaign都可以针对筛选好的目标客群进行多渠道多轮次的定向邀约。并且可以根据每次发送的邮件打开率,广告点击率,优化文案或创意,不断A/B测试。不依靠运气抢汪峰头条,稳定产出市场线索。
4.销售漏斗:用节奏恰当的组合拳产生转化效果
传统营销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连续性。由于没有固定目标和计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等第二次联系时,客户早就忘记你是谁了。
传统获客方式缺乏多维度的数据支撑,导致联系客户时只能批量群发,内容无法个性化。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群发信息无人回已是现实。
基于DLG的方法,销售在和客户联系的时候,可以通过参数替换的方式发送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从客户视角收到的内容是带有自己称呼,公司,所在行业甚至业务范畴的内容,虽然也知道是有模板,但是还是会更认真阅读。
在海外获客便利之处除了邮件之外,还有领英,设计领英和邮件的组合序列节奏,第一天邮件,第二天领英加好友并发送站内信,第五天,第七天继续跟进邮件,效果会更好,并且这也是国内靠打电话不敢想象的。
可能有的朋友会担心客户是否会觉得被骚扰,邮件会不会太多?这里大可放心,异步沟通的骚扰程度是远低于电话的。并且邮件内容是良性竞争,谁写的好,写的精准,谁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被大量退订和删除的垃圾群发邮件会进入垃圾箱,但少量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开发信送达率会比想象得高。两者打开率可能是3%和30%的差距。
本章通过四部分大致讲了一下Database Lead Generation的基本逻辑,相信大家也迫不及待了,那我们就在下一章节通过实战来更详细举例说明。
客户总要选择,为什么不是我。
无论什么营销方式,怎样的获客渠道,客户都需要经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尤其是B2B业务,让陌生客户对我们的品牌有印象,都至少要5-8次的有效触达。而且前后分布的时间不能相隔太久,要有连续性,不然客户就忘记了,推广预算白白浪费。
那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全球化增长最短路径是什么,分为两部分。一是如何拿到目标客户信息?具体拿什么信息?怎样管理信息?二是如何设计这5-8次的有序触达?数据从哪来?这5-8次触达是怎样构成的?中间节奏怎样把控,间隔几天?在目标精准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做到成本最低?我们一个个来解答。
1.数据维度构成
之前讲到我们需要拿到客户信息的数据包含企业信息,联系人信息,意图信息,具体的字段有比较多,至少30+字段,还可以结合自身业务需求自行增加字段。上图(左)列举部分代表性的字段供大家参考。
2.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是从公开合规渠道合法获取,分为线上和线下,详见上图(中)。
线上:
社交媒体:LinkedIn、Twitter、Facebook等。
公开网页:企业官网、行业黄页、招聘网站、搜索引擎等。
线下:
全球国际展会:所有展会当地都有收集名片信息的兼职人员,拎着袋子扫展台。
其他:
共享社区:还有一类额外的,海外会有部分信息共享的社区,可以交换邮件签名或名片。
3.数据更新管理
不持续更新验证的数据其实也不值钱,各种联系方式Excel表格有很多人在卖,价格也很低。但是我们会发现质量奇差无比,因为是N年前的信息,而且倒了不知几手,对方可能早就不负责原有业务,信息没价值了。随着职场离职或职位晋升,联系人数据每年的折损率大概在30%。所以我们每家企业的CRM中的数据价值,每年都在折损。用这些旧数据邀约活动,开发线索,效果自然很差。
这就需要我们持续验证和更新数据。如上图(右),通过查看客户领英最新个人资料,以及验证对方工作邮箱是否存在的方式验证。个别公司会设置Accept All,离职人员邮件会统一收管。
数据更新周期最好保持在6个月内。
4.通过工具获取信息
上面三部分是自己手动获取和管理更新数据的介绍,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成本相对较高。也可以专门做数据采集及数据更新的工具获取数据,例如AroundDeal、ZoomInfo等。
以AroundDeal为例,获取数据的方式有三种:
Prospector:通过国家、行业、部门、职位、产品业务等十多种维度搜索目标企业及联系人,直接解锁联系方式,存入自有数据库中。
Enrichment:通过已有表单或基础信息,例如通过个人邮箱,或公司+联系人姓名,自动补全获取完整信息。
Visitors:通过官网/独立站收集访客企业网络IP,识别访客所在企业。间接获取该访客企业及企业联系人相关信息。
通过这三种工具可以快速批量获取我们目标客户的完整信息,用于开展后续的触达。
总要完成5-8次精准触达,如何设计其组成?要求有效触达,成本还要足够低。不能刷一下子展现一下过去了,或者成本太高肯定不行。最重要的还有触达节奏,要有持续性,让客户有印象。通过什么渠道?按照什么节奏?发什么样的内容?逐一来看。
1.触达渠道选择
首先渠道一定是多渠道组合触达效果最佳,其次要有主次先后之分,才能做到兼顾成本和效果。
高优先级:企业邮箱
成本:获取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目标客户决策人准确的邮箱地址成本不足1美金,发送成本更是可以忽略。
海外B2B触达毫无疑问最基础且低成本的还是邮件。企业邮箱是B2B最精准的触达方式,直达决策人,而且可以发送多种内容形式的内容。还可以看到对方是否打开阅读或点击里面的连接。同时对于接收方,时间不受打扰,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愿意继续接收邮件,优质邮件内容才能生存,良性竞争。
中优先级:领英站内信
成本:领英Sales Navigator每月成本在几百美金左右,主要是消耗人工时间精力。
领英也是海外职场商务人士常用的社交平台。发完邮件后,紧跟着在领英上再和对方进行好友申请和站内信沟通。多渠道都有信息,容易引起客户注意,成本低,回复率高。
低优先级:社媒广告投放
成本:直接投放成本较高,如果通过上传目标用户客人邮箱账号,定向投放会节省成本,提升ROI。
社媒广告是常用的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式,但想通过广告获取留资表单的转化率是比较低的。想提升效果,不同的做法效果差异很大。除了可以通过上传数据包的方式提升ROI,还要配合邮件和站内信渠道共同触达,这样客户才最有印象。如果看到完全陌生的品牌广告,一般转化不会高,如果最近恰好似乎有接触过,那印象会更深。
总结:
不同的触达渠道不光优先级不同,而且还要相互组合。客户转化是共同的最终目标,要通过组合拳才能实现,单打独斗是很难出效果的。
2.发送内容和节奏选择
除了触达渠道选择,发送的内容和时间节奏也非常重要,内容要有场景针对性,陌生客户破冰开发信和订阅客户看Newsletter内容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不能联系过于频繁导致客户反感,也不能间隔过大让客户记不起来。
这点在海外营销中称之为Sequence & Cadence,即序列和节奏。
这里面有很多模板,我简单举个例子:
模板不唯一,不同各公司和业务场景都可以去迭代自己的Sequence。
3.借助工具提效
以上内容和发送节奏如果自己手动操作,效率就太低了。但有趣的是这种需求场景在国内之前是少有SaaS公司做这块的。因为这个需求既不是营销自动化工具,也不是邮件群发工具,而是叫Cadence Automation,是一种销售团队用来管理客户拓展节奏和开发新的工具。在海外有例如Salesloft就是专门做这个场景的工具,Hubspot也有这个模块。AroundDeal也支持这个功能,目前免费就可以使用,并且会带有一些邮件模板,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可以免费测试。
通过这种自动化工具,销售团队每天可以有效跟进的客户从十几个变为几百个甚至更多,效率成倍提升。
无论写内容文案还是做投放创意,没有数据反馈和A/B test,很难快速提升效果。在国内做B2B内容推广,尤其是在公众号,受微信产品逻辑影响,内容埋藏的太深,而且变量因素太多,很难精细化的去比较哪篇内容好。
在海外市场我们可以借助邮件的反馈数据,广告的转化漏斗等方式,持续迭代文案,优化效果。
注:以下几个百分比数字,分母均为发送邮件量。
邮件是否送达/送达率
影响因素:邮箱地址准确性、邮件内容广告倾向、发件箱服务器信誉(历史经常大量发送垃圾邮件和错误地址会降低信誉)
参考数字:80%+(低于80%就要进行收件地址数据清洗更新和发件箱信誉管理了)
邮件是否打开阅读/打开率
影响要素:标题设计(好的标题会让客户忍不住打开)
参考数字:30%+(很多打开率过低是根本没发到收件箱)
邮件内置链接是否被点击/点击率
影响要素:内容设计(不要精心设计的长图,要写文字版开发信)
参考数字:10%(只要客户打开邮件,优质的内容可以做到接近50%的链接按钮点击率)
邮件是否被回复/回复率
影响要素:Call To Action(垃圾邮件很多,但具有针对性的真诚优质内容永远是稀缺的,简明扼要说明来意,结尾CTA保持开放,目的是建立有效互动,不急于求成索要个人信息或电话号码,坚持长期主义)
参考数字:5%(资料下载,活动报名,建立领英好友关系,建立邮件往来等形式都可以)
总结:有出海经验不只是时间的累计,更是场景内容模板和转化率数字的累计。市场或者销售团队拥有几整套通过持续测试和打磨,得出高转化率Sequence内容,才是最有力的底气。
敬畏市场规律,全力走向全球。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我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华社
20多年来,我们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者,贡献者,受益者。也更加清晰的看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随着中国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与科技研发能力越来越强,中国企业全面走向全球化已经是必然趋势。
一方面国内生产要素趋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难免造成同质化效应,拉低利润率。城市化率进入稳定期,人口新增减缓,国内市场已经无法适配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做出改变,在产地卖产品,企业内卷,同行内耗是难以避免的。
另一方面无法接触到全球最新的市场需求与客户反馈,也会限制中国企业赶超全球一流水平。在充分的要素供给地区生产,到稀缺的需求市场环境中销售,才是以往欧美企业高利润率的来源。中国企业随着综合竞争力的加强,逐渐开始从微笑曲线底层向上层进发。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有三个利好和三个风险点值得大家关注:
1.世界经济板块次序正在改变
常常被大家忽略的一个事实是,APAC区域GDP经济体量,已经超过北美或欧洲。亚太、中东,甚至其他发展中地区,将是未来全球经济最活跃,增速最快,人口最多的区域。而中国企业已经在其中深深扎根,并且比欧美企业更有竞争优势。
2.世界经济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化
随着欧美国家经济增长停滞,“自己优先”成为了毫不遮掩的保守政策。在此形势下,新兴经济体国家为了避免金融绑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优先用本国货币结算。这对于从2013年起就是全球对外贸易量第一的中国来说,无疑将有更大则作为空间。
3.世界经济选择更多更加民主化
以前大家没得选,高级品牌和优质产品被欧美企业垄断,中国品牌很难进入高端市场。但随着市场的发展,选择的增多,大家越来越发现中国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样可以胜任高端需求。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最终会战胜垄断溢价。消费观的民主化,也为中国企业打开了更多的机会。
1.丢掉中企底层优势
“卓越的品质,领先的效率,创新的文化”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且立得住的根本,一时的市场行情和发展形势不能影响我们的根本,低质价廉已经成为历史,科技创新的中国制造新形象才是未来。相比欧美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力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无论全球哪个地区和民族,中国企业家都可以融入其中,谦卑友善,相互尊重,这是文化自信的张力。
2.忘记对市场敬畏之心
一味沿用国内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缺乏耐心研究海外市场的规律和差异,赚快钱割韭菜,是全球化之路的大忌。可能有些企业在国内已经胸有成竹,希望快速复制海外市场。但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尊重海外客户的需求与习惯,是难以被认可的。赚快钱割韭菜既无法获得长期回报,也伤害了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并且在海外市场当中,犯错的代价和纠错的成本比我们预想更高,尤其需要慎重。
3.跟风同行赶热度出海å
全球化是从公司顶层战略就需要支持的,无论从组织能力,到市场策略,服务流程设计等等,都需要全力投入。如果只是看别人出海,自己也观望下,跟风凑热度,很难真正走出去。国内市场需要深耕,海外市场同样是。品牌口碑,营销网络,经销商服务体系,一步一步开始做,既是前期困难,也是后期壁垒。
关注出海这些年,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浪潮中搏击。过去的外贸常常只停留在送货上船阶段,对于一线的消费者和客户并不了解,这并不是真正的全球化。客户甚至不知道这个产品是哪家公司生产的。而今天中国企业将越来越多的开启真正全球化之路,把中国品牌传递到全世界。相信新一轮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化,将更加精彩,也让世界多一种选择。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