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全球化,实现全球信息共享与交流
330
2023-06-14
本文关于(如何看待数字全球化 ?2023我国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预测)
如何看待数字全球化 ?
全球化曾以跨境商品贸易和金融活动为主要衡量标准,而如今与数字化的融合日益紧密。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电子商务、视频等媒介每分每秒传递着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在数字化网络遍布全球、连接你我、关系万物的时代, 何谓全球化企业?这个问题值得企业再思考。为此,我们衡量了数字全球化变革的影响,并指出了管理层和领导团队应着手应对的五大关键区域。
数据流下的全球贸易
为了衡量数字全球化的经济影响,我们利用全球97个国家的商品、服务、 金融、人员和数据的流入和流出数据,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 。研究发现,十多年来上述流动共拉动了全球约10%的GDP增长,仅2014年总价值便高达7.8万 亿美元。其中数据流直接创造的价值为2.2万亿美元(占总值的近1/3),高于外商直接投资;此外,数据流还通过间接促进其他类型的跨境交流,为全球经济创造了2.8万亿美元。因此,综合考虑其直接和间接作用,数据流对GDP的贡献已超过全球商品贸易。在短短的15年间,跨境数据流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增长至此,实在令人惊叹。
这十年来,宽带使用量暴增45倍,支撑起 生机勃勃的商业活动,预计在未来五年还将增长9倍。数据流不仅创造价值,还改变了传统商业。全球一半的服务贸易已经数字化,该比重还在不断增长。12%的全球商品贸易也是通过国际电子商务实现 的 。此外,Airbnb、TripAdvisor等网站还为人们提供便于出行的信息,说明数字化可促进人员流动。 另一方面,商品贸易的增长却渐趋平缓。主要原因为需求疲软和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此外金融危机也有影响,自危机后制成品和中间产品的贸易都陷入 停滞。同时,众多公司正在重新评估长供应链带来的管理风险和复杂性,更加注重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和其他业务成本,对劳动力成本的关注相应减少,因此会在消费量大的国家增加生产。未来,3D打印技术将进一步颠覆国际贸易。
开放平台、虚拟商品和“数字化包装”
大企业纷纷搭建平台管理供应商、联系客户、方便内部交流和信息共享。 一些为内部专用,但规模最大、最出名的仍是开放平台: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数字化媒体平台不断扩展,联系着亿万名全球用户。 这些开放平台蕴含着可观的客户基础,使企业直接与客户互动,同时打造透明高效的全球市场: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便可获取产品、服务、价格和全球各地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减少了中间环节和中介,大幅提高了市场效率。
此外,得益于数字化平台,主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无需实体网点,也能进军新的全球市场。数以百万中小型企业得到新的出口渠道。例如,eBay调查了18个国家后发现,88%~100%不等的中小企业依靠eBay平台出口,而在传统企业中该比例不足25%。 电子书、应用程序、网络游戏及音乐下载等虚拟产品和流媒体、软件及云 计算等虚拟服务的贸易也逐年扩大。3D打印技术的成本降低将带来贸易新领域——也许日后,企业只需发送电子文件,商品便可在当地打印生产。实际上,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在边远地区3D打印零部件和替换件。许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包装”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价值。
以物流公司为例,可以利用传感器、数据和软件追踪运输过程。某项研究发现,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节省高达七成的库存成本,大幅改善效率。在德国的案例研究(样本包括宝马和惠普)显示,该技术减少了11%~14%的运输损失 。开启数字化探讨 20世纪全球化的商业模型在数字时代或已不再适用。企业领导者在权衡得失利弊时,可从以下五个问题入手,开启数字化讨论。
我们是否清楚竞争现状?
数字化平台打破了规模和地域的限制,让更多企业可以迅速推出产品、扩展新市场,竞争因此日益激烈。亚马逊现有200万第三方商户,而阿里巴巴平台更是吸引了1000万商家。美国大型跨国企业占总出口的比重已由1977年的84%降至2013年的50%,体现了该国最为明显的趋势——“微型跨国公司”蓬勃发展。全球各地的新兴数字化公司参与到竞争中,带来了价格压力,使得 产品周期缩短了。
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竞争资本和能力?
建立数字化平台、线上客户关系和数据中心不再是互联网巨头的专利。例如,通用汽车正在改革其核心制造能力,希望借此引领物联网技术。各行业的企业都应当重新审视手中的资产(包括客户关系和市场数据),探寻获利新途 径。为此,企业需要先进的数字化能力,才能占据主要的竞争优势。至于尖端 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利用线上人才平台,从更广阔的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寻找千里之外的人才。
能否简化产品战略?
过去,企业针对不同地区市场提供定制产品、服务或区别定价时,常面临种种困难,而数字化大大便捷了这一流程,另外也简化了全球产品的种类。多家汽车制造商纷纷朝这方向努力;苹果iPhone和iPad系列不论在哪里买,设计和品牌全球统一;Airbnb、Facebook和Uber也是一样,在开辟新市场时未做过多因地制宜的调整,而是复制原有的数字化平台模式。媒体和消费者技术产业能够全球同步发行产品,主要得益于社交平台和其他数字化平台让人们无论身处何处,都可即刻了解其他国家的更新内容。因此,这种同步发行机制可能 使产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流行。一言以蔽之,审慎权衡产品定制化愈发成为高层领导考虑的重中之重。媒体和消费者技术产业能够全球同步发行产品,主要得益于社交平台和其他数字化平台让人们无论身处何处,都可即刻了解其他国家的更新内容。因此,这种同步发行机制可能使产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流行。
企业组织和供应链是否有待改善?
借助远程协作和即时通信工具,企业可集中某些散布在全球的职能部门(如后台营运部门或研发中心),跨越国界打造虚拟的全球团队,甚至完全抛弃只有一个全球总部的传统模式。例如,联合利华通过技术解决方案,精简了40条全球服务线,组成虚拟交付团队,让身处世界各地的团队成员可以在视频 会议上讨论交流。 同时,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产业链。数字“控制塔”能时刻捕捉复杂供应链的动态,让各地供应商实时协作。在数字化的今天,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愈发重要,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冗长复杂的供应链带来的利弊;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交付周期、生产力、与公司其他运营部门的毗邻程度成为更重要的考虑因素。近期一份UPS调查显示,约1/3的高科技公司将生产或组装厂址迁至更靠 近终端用户市场的地区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更多企业将重新考虑制造选址,最终或将重塑全球制造价值链。有何新风险? 对各行各业而言,确保数据安全始终是当务之急。黑客技术日新月异,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绝非易事。可考虑以下应对措施:优先保护信息资产;定期测试信息安全性;向一线员工强调基本的保护措施。此外,企业曾经对新产品、新服务的专属权利已被全球竞争和网络打破,如今可能在原创企 业还未批量生产时,山寨版便已登陆新市场。
“数字化”是未来十年最确定的全球趋势之一
在202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表示,“数字化”是未来十年最确定的全球趋势之一,中国移动将强化融合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共同推动“新行动”,实现五个“从1到3”。
一是升级“新网络”,推动网络功能从“连接”为主,向“连接+算力+能力”一站式服务拓展。
二是推进“新运营”,推动运营动力从以“人”为主,向“人+数+智”多要素协同拓展。
三是锻造“新科技”,推动创新重点从以“业务”为主,向“业务+技术+理论”全链条创新拓展。
四是培育“新产品”,推动服务范围从以“生活”为主,向“生活+生产+治理”多场景应用拓展。
五是构建“新生态”,推动合作模式从以“产业”为主,向“产业+技术+资本”深层次融合拓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各部门各地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具备了良好基础。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也是数字技术大国,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技术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已培育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
2023我国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预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旨在“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拥有约6.32亿网民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随着企业拥抱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经济即将迎来一次大规模转型。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为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8%,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发展前景广阔。
以企业为视角,围绕数字化为核心,而非“上云”和“计算”。并且在市场混战中,强调自己的专业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正驱动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不断加速,尤其在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的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小快轻准”理念下,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应用数字化转型新产品新工具,在革新企业生产方式、管理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约6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使用钉钉。其中,以入选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无锡普天铁心为例,自2019年普天铁心引入钉钉,基于云钉的底座能力,陆续搭建了EIOT、智能协同等多个应用,以钉钉为超级入口,实现业务上钉、设备上钉。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数字化转型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当前企业正在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放眼未来,数字化转型也出现出了一系列的趋势和可能性。不可否认,许多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让许多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们十分疲惫,因为数字化转型是需要技能、战略、文化等多个方面同步进行的,企业全面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改变了一个企业,组织营运与创造价值的方式。
数字化转型市场已细分为五个主要区域:北美、欧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和MEA(中东和非洲)。预计亚太地区在预测期内将以良好的速度增长。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数字经济时代,行业、企业、政府部门都应尽快拥抱数字化转型,分享数字经济红利。以企业为视角,围绕数字化为核心,而非“上云”和“计算”。并且在市场混战中,强调自己的专业性。
未来数字经济将占半壁江山,转型支出高速增长。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4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50%,而中国数字规模将达到8.5万亿美元,占据全球经济的55%。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数字经济时代,行业、企业、政府部门都应尽快拥抱数字化转型,分享数字经济红利。
上述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看待数字全球化 ?2023我国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预测)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