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全球化进程的反思与调整
276
2023-04-15
国内国外都要尊重市场规律,才有正向反馈,药品当做商品,才能真正降价
帮我把牛肉的价格打下来,没问题!
帮我把红酒的价格打下来,没问题!
帮我把70万的药价打下来!稍等,它凭什么能卖70万?
具体一点来说,几毫升的化学药品加上水,凭什么它就能卖这么贵呢?
因为此药非彼药,复制不难,创造才难!药物分子不难,知道为什么是这么药物分子才难。开发一个操作系统,耗资几百个亿都不一定能开发成功,但是同样的代码,你拷贝一份,盗版碟只卖5块钱,他还有得赚!
这就是因为一个是创造,一个是复制。
说到创造,就要从研发成本说起,具体一点来说,开发一款新药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是13.5年,这还仅仅是研发的投入,如果考虑到资本因素,成本高达17.78亿美元。更残酷的是,你辛辛苦苦花钱花精力也不一定能研发成功。
从选中靶点到先到化合物筛选,再到临床优化钱的123期再到最终申请上市,从最初的立项到推向市场,十几年的时间,只有4%的成功率,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研发夭折。
比如SARS疫苗就是临床三期遭遇了难题,至今已经17年都没有研发出来,而这些失败的费用是要平摊到每个新药身上的,我们支付的大部分药费,实际上是给这些失败的研发品买单。
就算研发成功,就算推向市场,也还要面临一个问题:量产。
一台光刻机几个亿,一条产品线几十个亿,但是为什么一个手机只卖几千块?因为量产,几十亿的消费者平摊了研发费用和固定成本。
但是罕见病的患者是很稀少的,SMA的患者只有几十万,你可能会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啊。但是放在全球来看呢?是吧,不觉得了吧。这些患者分布在各个国家,而各个国家对药物的审批又会不可避免地耽误量产,所以分摊下去必然单价高昂。
70万一支的价格并非药厂黑心赚钱,而是市场铁律不可违抗。
尽管药品是治病救人的,但它本质上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市场造成了高价,那降价肯定也是要依靠市场。
如果鸡蛋不够吃,应该是鼓励更多的人去养鸡,而不是杀鸡取卵。
如果药品不够便宜,应该是鼓励更多药企去挣钱,而不是指责他们唯利是图。
“你的药卖这么贵,我吃了3年,把房子都吃没了。”这句话的另外一个版本应该是“倘若没有这些药,就不是房子没了,是人没了。”
药企不是让人生病的,它只是给生病的人提供解决方案的。
如果一个药企因为提供方案而被口诛笔伐,就会导致更多的药企不敢提供方案,那些因为缺乏药物而消失的生命从来没有人留意,就好像他们没有存在过一样。
方案是有代价的,我们无法做到无损,只能让代价逐渐降低。
科技水平无法一蹴而就,总得给市场一点时间,而利润就是最好的助推器。利润足够大,才会有人肯花十几年的心血等待回报,无谓风险,反复尝试;利润足够大,才有资本用于医药研发、理论研究、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利润足够大,才会吸引更多的顶尖人才少走弯路,加快速度;利润足够大,才会引来足够的竞争对手,你争我夺压低价格。
尊重市场规律,才有正向反馈,药品当做商品,才能真正降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