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红营销:引爆品牌的新时尚
494
2023-04-14
本文讲述了中国智造企业“出海”转向欧美和新兴市场,产业转移另一面:走向全球的中企供应链
近日,在一场关于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出海”的研讨会上,工信部数字化赋能专家辛玉军、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王茜、领英中国营销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蔡晓丹,以及企业代表发表了各自观点。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出海面临挑战
辛玉军表示,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出海有四大优势:一是成本优势,有完备的产业体系;二是集成应用创新优势,晋级快速迭代能力;三是定制化能力强;四是效率优势。
蔡晓丹表示,从目标市场看,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出海”的先发地已从亚非拉转向欧美或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从侧面体现出中国智造不再以“低价格+高产能”的优势组合主打市场,而是通过技术和实力的突破和创新,形成“一流的制造水平+具有竞争力的科技水平”的特点。在过去几年,中国智造已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整体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对于智造企业“出海”,艾利特机器人全球市场及海外销售负责人任怡表示,中国企业开设海外分部除了要具备硬实力(技术、产能、服务)外,还需要人才等软实力作为支撑,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销售思路、渠道管理思路。企业“出海”会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海外布局。企业在当地布局和招人时会遇到困难,比如法律上的知识储备不全面、风险评估的难点以及合规上的要求。二是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在内部进行系统化升级,包括供应链、品质质检、售后等。三是敏锐的洞察力。从销售和市场人员角度谈,知道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寻找客户、寻找怎样的合作伙伴。
中国智造自主品牌出海目标要精准
中国智造企业“出海”的时候,面临很多挑战,比如难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缺乏与客户长期互动和建立信任的渠道等。
对此,蔡晓丹建议,智造企业“出海”要做到一个“精准”、三个“一致性”。精准包含目标受众精准和内容精准。根据全球采购者的偏好行为分析显示,一家企业不同职能和不同级别的决策者,所偏好的内容也不一样,所以精准很关键。三个“一致性”是:品牌和效果的一致性、总部和本地的一致性、市场和销售的一致性。在保证目标受众和内容精准的前提下,企业品牌营销才能保证效果。当企业制定全球营销计划时,以全球市场为先;当企业开始运营时,以本地化市场为先。
任怡表示,企业要“求同存异”。“同”体现在企业的全球策略、销售策略和价格体系要一致,原因在于企业要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异”体现在各个地区存在的差异,企业根据差异因地制宜制定战略。例如,基于公司战略框架,在不同市场设置符合当地购买力和竞争格局的价格体系,提供满足痛点的附加值,如售前培训、售后服务、技术和商务培训等。
“中国智造”全球人才战略要与公司发展战略相结合
人才战略对于中国智造“出海”很重要。王茜表示,中国智造企业在人才整体发展战略中,尤其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单纯追求速度,可能短期内有效果,但会损伤企业中长期的海外人才战略。
中国企业“出海”应注重企业软实力和雇主品牌的打造,考虑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性。既要看到智能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也要看到全球人才的供需关系,更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以融入的心态进入充满机会的国际市场中。
王茜还表示,国际灯塔工厂人才与中国智造人才都存在各自的特点。国际灯塔工厂的人才具有鲜明的工程属性,中国智造的人才多具有明显的软件属性。
从行业流向来说,中国智能制造人才通常是从计算机向制造进行转型,全球灯塔工厂的技术工人是从技术的产业功能向数据化和计算机化转型。企业要看清人才在不同行业和地域的流动趋势才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人才。要将全球人才策略上升到公司的战略层面。
如何在逆全球化障碍中走向全球。
一季度在国内供应链受到疫情影响、出口降速的同时,越南出口数据却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3月出口额环比大增45.5%,替代效应浮现。出口订单短期内堪称剧烈的此消彼长,是疫情和国际形势冲击下的短暂现象,还是产业转移不可遏制的趋势,这一现象又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中国制造和出口等问题,一时间众声喧嚣,焦虑情绪蔓延。
这也并非是新近才出现的忧思。在疫情初期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之时,类似的讨论也都曾经发生过。
究其根本,国际产业链重构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它的特性便是持续处于动态变化当中。
焦虑和忧思的同时,我们同样应该注意的是订单转移的背后,不仅有跨国公司如苹果三星等的供应链策略变化,同样也有中资企业的主动布局与被动调整,而一切变化的目标都无比清晰——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市场。
近期出口订单转移或是短期替代效应
部分出口订单在中越两国之间的流动是供应链动态变化的一个例证。
光大证券研报总结,疫情以来随着中越两国疫情形势的变化,从2020年至今已经历了三轮出口替代轮动。2020年二季度和2021年三季度,越南工业生产受到疫情影响,出口订单流出部分便是由中国企业承接;而当越南疫情形势缓和时,订单回流,中国发生疫情,也会有部分订单外流至越南等东盟国家。
此类订单转移短期替代效应明显。
但随着多项稳外贸政策推行、国内疫情对生产影响开始减弱,5月我国进出口情况已有所恢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4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其中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3%,相比4月的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1%,出口同比增长1.9%,明显增长。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5月外贸数据认为,国内疫情冲击对于进出口的影响明显减轻,企业生产、物流环境均有所改善,此前积压的外贸订单开始陆续发货,叠加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出口情况明显改善,进口亦有所回暖。同时分产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拉动较4月疫情前也明显提升。
信心也来自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依然存在的明显优势。中国制造业依托庞大的市场和人口基础而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和集群优势,同时还有软硬件基础设施优势和人才红利。而东南亚等产业转移承接国虽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等限制因素,在投资环境、产业链配套上与中国也有差距,竞争力有限。
例如家电产业,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向36氪出海介绍,中国已经形成了青岛、合肥等多个家电生产基地,能够实现4小时区域内的产业链配套,目前海外还很难匹敌,按行业估算,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国内15%左右。
在6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关于国内部分行业订单流出和产业外迁现象,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周边国家生产端的逐步恢复,去年回流到国内的部分外贸订单再次流出,总体规模可控;随着国内产业持续升级,要素结构变化,一些企业主动进行全球布局,将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国外,是贸易投资分工合作的正常现象;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以及专业人才方面的明显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当中的地位依然巩固。
产业转移趋势已有发生
但也应看到,产业转移符合经济规律,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迁移已有发生。随着人工成本提高和产业升级,一国低端制造产业向其他经济体转移的现象,自19世纪以来已经历数轮,“亚洲四小龙”的腾飞和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均在这种产业转移过程中造就。
当前随着中国逐步推进产业升级,低端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转移,再加上疫情和国际局势等外因助推,东南亚等地顺势承接。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向越南等国的部分产业转移是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会和已经出现的现象,而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助推了这一进程。
内部来看,当前随着中国逐步推进产业升级,产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提升,同时国内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税费等成本相对较高,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行业考虑转移至成本更低的国家。
国际环境和疫情等外部因素更影响了这一趋势。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下,为规避关税成本,对美出口企业布局海外供应链;同时疫情、国际局势等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也使得国际国内企业考虑多元化产业链布局以应对风险;东南亚等国更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中国美国商会《2020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贸易摩擦和疫情下约有17%的美国跨国公司考虑或已开始转移产业链。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劳动力等各项成本上升以及美国加征关税是三个最主要的考量,从已经和计划转移的目的地来看,亚洲新兴市场是产业链转出的首选地,其次是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在已经部分向外转移的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制造较为典型。中国加入WTO以及2005年纺织服装出口配额取消后,纺织服装出口迎来高速发展。后续为应对欧美贸易壁垒、部分纺织企业开始布局海外产能,其中东南亚地区因劳动力资源、成本关税优势和税收优惠政策,成为主要承接国。
消费电子行业的低端组装环节向外转移也有苗头。例如今年陆续有媒体报道,苹果宣布在印度生产 iPhone 13,以及将 iPad 的部分生产由中国转移到越南,以分散生产基地和提高供应链安全。据光大证券研报数据,2018-2021年间,中国向越南转移的机电品份额约为4%,且趋势仍持续。中信证券近期发布研报也认为,逆全球化下消费电子产业链外迁可能性部分存在,预计是5-10年维度缓慢的长周期过程。
中企的海外供应链布局
产业转移趋势的背后,既有跨国企业的策略调整,同样也有中国企业出于多种成本和资源考虑,以及市场原因,包括接近目的市场、满足客户要求等,主动或被动地开启海外供应链布局。
仍以纺织和消费电子为例。据浙商证券研报汇总数据,国内多家纺织制造龙头的海外产能占比已接近或超过一半,且仍在持续扩张。例如国内规模最大的棉纺织品制造商之一天虹纺织,2006年开始布局海外,目前在中国、越南、土耳其、尼加拉瓜及墨西哥均设有生产基地,并在越南广宁省建设天虹海河工业园区,打造从原料到制衣的全产业链。
再比如消费电子,部分向外转移的订单同样是中资企业承接。为满足大客户需求,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多家苹果供应商和代工厂均已在印度、越南、印尼等地投资设厂、扩大海外产能。据光大研报分析,2020年在越南设厂的23家苹果供应商,其中7家来自中国大陆,占1/3。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消费电子产业链外迁以国内龙头出海布局为主,呈现“以中为主,出海为辅”特点。
这同样也是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例如家电行业,周南向36氪出海表示,中国许多家电企业疫情前已主动布局全球化发展,在欧美收购海外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建厂,从东盟、北非、印度到俄罗斯都有中国家电企业的足迹。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收缩、物流海运价格高企,家电企业更多在被动调整,出于靠近目的市场等成本考虑布局海外,例如针对西欧市场布局土耳其,面向北美市场布局墨西哥等。
中国家电品牌 TCL 的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2021年曾表示,在经贸摩擦、疫情反复的情况下,TCL 海外业务逆势上扬,也得益于公司从“出口产品”转型为“全球产业布局”,建立了更完善的全球供应链,在印度、越南、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多国新建、扩建工厂。以北美市场为例,2018年中美贸易风波之后,TCL 扩建墨西哥彩电工厂,TCL 出口美国的彩电在海外工厂的制造比例预计到2021年底达到70%,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关税影响。
借助海外工厂开拓全球市场的企业和行业不乏先例。韩国的现代汽车出口初期先以整车出口和设立海外销售机构为主,而后先拓展全散件组装(CKD)方式出口,1997年在土耳其建立第一家海外工厂,借助零关税优势出口欧洲;1998和2002年分别抓住印度和中国两大新兴市场机遇,建厂生产满足当地需求。从出口逐步到海外建厂布局,是现代汽车走向全球化的一大策略。
日本的汽车行业也走过同样的道路。二战后日本曾受益于产业转移崛起,后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下降,并且当时日本也曾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汽车行业面临出口限制等。日本汽车行业在注重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同时,在海外投资生产,绕开贸易壁垒,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当下我国也有不少车企已在海外建设研发和生产基地,以便利出海。例如上汽集团在泰国、印尼和印度建立了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在巴基斯坦建立散件组装(KD)工厂,在硅谷、特拉维夫和伦敦设立3个创新研发中心,在欧洲、南美、中东、北非、澳新和东盟等地设立了多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配套产业多,与目标市场对接点广泛,‘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好是产业链整体‘出海’。”商务部研究院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就区域而言,RCEP 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今年 RCEP 生效实施,将便利区域内贸易和进出口成本,进一步加强区域内供应链产业链的合作,提升区域优势。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2892.7亿美元,同比增长9.4%,东盟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也折射出 RCEP 生效后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
周南也认为:“中国与东盟是协同发展的关系,RCEP生效后将加大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自由,进一步巩固亚洲产业链的地位。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要转变出口的模式,打造产业链走出去,通过更加精细的产业链布局掌握主动权。”
根据安永《2021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近年来相比中企海外并购的大幅波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2021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36.4亿美元,同比增加3.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4.1%,持续领先整体增速。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周昭媚认为,中国将继续发挥制造业大国优势,更多中企将探索深入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海外绿地投资项目将继续增加。
小结
当前对出口订单转移的担忧有其理由。海外需求回落,疫情对供应链的扰动未完全消除,东南亚出口还在快速增长,稳外贸稳外资仍需政策支持;同时产业转移对实体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而高端制造竞争激烈,产业升级之路艰辛。
但部分产业转移已成定局。合理的产业链转移,符合经济规律,也有利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内发展。部分中企开展国际布局,利用海内外资源增强企业全球竞争力,将优质中国制造进一步向外输出,也有利于基于国内供应链优势,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跨国产业链分工,主动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我们应当看到的是,纵观世界,唯一不变的道理是一切都将继续处于剧烈变动当中。重要的是,怎样认知这种变动,以及怎样在这种变动中把握机会。
202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美国工厂》有一处细节,曹德旺感慨在美国办厂的艰辛,“我很难回到原来蝉叫哇鸣的时代,看着田野上面的小草。”片中大量段落展现了在工厂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中美双方在管理模式、文化习惯等方面产生的分歧与冲突。
对当下众多中国企业来说,或许“蝉叫蛙鸣、看着田野上面的小草”的时代也终会结束。种种变局之下,中国企业如何在供应链、企业管理、产品和品牌等各个层面建设自身,在当下种种逆全球化障碍中走向全球,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上文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智造企业“出海”转向欧美和新兴市场,产业转移另一面:走向全球的中企供应链
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AroundDeal专业商业信息SaaS平台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