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并购之路再思考,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海外并购10大案例!

4747 4159 2023-04-05

本文讲述了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并购之路再思考,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海外并购10大案例! 

其实国内整个医械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创新,当然看看国际巨头的成名之路也是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滴。

放眼全球,医械巨头无一不是历经并购成为行业霸主的,市场甚至一言以概之:无并购,不巨头。然而,并购又是高危的,令许多企业付出惨重代价。成败论英雄是世间常态,但 " 未来英雄 " 在心潮澎湃见贤思齐之际,切忌落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泛泛之研究,多聚焦于巨头并购所带来的效益,缺乏对当时场景的重构,稍有不慎就会成为 " 有毒之鸡汤 "。结合广证恒生研报和大伙儿一起来聊聊,依据研究近 30 年医械行业的并购,力图对 " 什么场景下发起规模性并购以及纵向与横向的选择 " 等核心问题进行回答,让大家更了解正在崛起的中国医械企业的未来。

近三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并购特点和原因

近三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呈现三大特征:

1)越并越大,带来集中度越来越高,可并购对象越来越少;

2)产品跨界和赛道跨界尺度越来越大,主赛道结构性调整明显;

3)跨境并购提速,中国并购标的显著增加。

主要由于两大动因:产品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细分领域的天花板效应。

医械巨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对策

首先是行业内产品技术的更新迭代。与药品 10 年以上的产品周期不同,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较快,产品周期较短,而每一次新产品的推出,往往对上一代产品产生颠覆性影响。因此,医械企业对该领域的前沿技术掌握程度会极大影响其未来市场份额和地位。

在应对这个问题上,医械巨头主要策略为:

1)不断收购创新技术企业以加强外部研发;

2)并购已经拥有成熟技术的同行竞争对手。其中既有未雨绸缪的预防,也有亡羊补牢的举措。被并购的企业要么已经成为行业领先者,要么就还处于技术开发阶段。

罗氏诊断业务的发展历程

其次,细分领域的天花板效应是医械巨头并购的另一大动因。医疗器械行业虽然达到了 4000 亿美元的巨大体量,但是其细分领域众多,产品种类复杂,既包括止血海绵、一次性注射器这类较简单的产品 , 也包括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 ( MRI ) 这类复杂的大型设备。

目前仅是医疗器械一级分类就包括 IVD、心血管等 20 余个细分领域,每个领域的产品用于不同病种,而不同病人的诉求又有巨大差别。因此造成了医械企业经常面对行业细分领域天花板的压制,以及跨界竞争的挑战。

在这个问题上医械巨头也有两大对策:

1)向新兴市场扩张以抬高行业天花板;

2)通过跨赛道、跨界并购丰富其产品矩阵。因此近年来跨界以及跨国并购不断增加。

西门子医疗业务收入发展

海外医械巨头的并购之路

医械行业巨头均是通过并购成长起来的。纵观医疗器械巨头的成长,并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业巨无霸美敦力进行了大量外延式扩张,分别通过并购枢法模•丹历、MiniMed 以及柯惠医疗成为脊柱产品、胰岛素输注泵技术的全球领先者以及医疗器械全球第一。

IVD 龙头罗氏在 1997 年收购宝灵曼成为 IVD 老大,而后又通过一系列并购牢牢掌控着 IVD 的头把交椅。

骨科巨头史赛克 1979 年收购 Osteonics 进入关节骨科植入领域,而后借助并购的力量成为行业巨头,并于 2013 年收购创生医疗大幅打进中国市场。

医疗影像领域西门子紧随 GE 步伐,通过并购建立起行业巨头的地位。

简而言之,行业巨头的发展史主要是围绕并购展开的。

并非所有并购都是成功的。虽然说医械行业巨头均是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最终成为行业巨头的。但是并购路上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不是说只要企业采取并购策略进行外延式扩张就能够发展成为行业巨头。

纵观医械行业的并购史,其中既有引入先进产品技术、实现持续高增长的成功案例,但也有引入资产效益不及预期、后续业务受影响持续下滑的失败案例。

纵然是强生这样的医械巨头,也不乏在并购上失败的案例。以强生的心脏支架业务为例,由于不断受到波士顿科学明星产品 Taxus 支架、美敦力的 DES 支架 Endeavor 和雅培 enceV 的竞争,强生的 DES 支架 Cypher 的市场份额日益受到挤压。

随后强生开始谋求通过并购重新巩固其行业地位,但是随后强生在 Guidant 的收购中失手波士顿科学,被迫将目光转向 ConorMedsystems,旨在获得 Conor 的 Nevo 储存槽药物释放技术。

但仅在收购的数月之后,被寄予强烈期待的 Nevo 支架未能取得最终的研究成果,直至 2011 年也未获批上市。曾经占据市场第一的 Cypher 也仅剩 11% 的市场份额,屈居第四。最终强生无奈宣布停止 Nevo 的研发和 Cypher 的生产销售。

成功的医械巨头均在主赛道的争夺上抢得先机。在对医械巨头发展史的梳理中,不难发现,主要巨头早期的并购均是围绕主赛道(心血管、脊椎骨科、医学影像以及 IVD)展开的。这个特征无论是在传统的医械巨头还是近几年的行业新贵上均有明显的体现。

对于传统巨头如美敦力、罗氏等来说,其在成立的初期就已经切入了主航道,而且早期的并购也均是围绕主航道展开的。而对于近 20 年迅速发展的行业新贵来说,其主要通过并购切入医疗器械领域,而并购的方向也是集中在主要的赛道上。例如医药巨头诺华收购 Alcon 切入眼科市场以及丹纳赫通过并购 Radiometer 切入 IVD 领域。

同时也由单一赛道到多赛道,巨头美敦力的并购赛道越来越广!

资本市场的高景气度为并购提供了重要条件。在过去的 20 年中,医械行业出现了多笔金额在 100 亿以上的超级并购案。在其时间分布上,基本处于资本市场的高度景气阶段。

例如 1998 年罗氏收购 CORANGE,2006 年波士顿科学收购 GUIDANT,以及在美国股市最近 8 年的长牛期中发生的美敦力并购柯惠医疗、雅培并购圣犹达、BD 收购巴德等。资本市场的高景气为医械企业融资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也成为医械行业超级并购的一大推手。

结论浅析:

由于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简单复刻巨头的并购是行不通的。咱们国家的医械企业在收入规模上与国际巨头存在巨大差异。在并购能力上,也与国际巨头不是一个量级。

国内医械企业想要通过并购实现发展壮大,首先必须处于尽早地切入主要细分领域,培养出在该领域卓越的本体(研产销)能力,其次实行并购后企业文化以及管理的持续输出尤为重要,最后对于不同梯队的企业战略上应该有所区分。

如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海外并购成为了赢得这场全球化“战争”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编根据公开报道,收购金额整理了历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海外收购十大案例,供业内人士参考!

01.2017年12月,蓝帆医疗宣布拟58.95亿元收购柏盛国际93.37%股份

柏盛国际集团在心脏支架行业大名鼎鼎,是全球第四大心脏支架公司,排名仅次于雅培、波士顿科学和美敦力。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该公司2016年占欧洲、亚太(除日本、中国之外)及非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总额份额的11%左右,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8.5%。山东吉威医疗就是柏盛国际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

收购方蓝帆医疗现在的主要产品是PVC手套,产能约150亿只/年,市场占有率在22%,处于行业的龙头地位,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均为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10月31日净利润1.85亿元,超过2016年全年的净利润金额。

从低值耗材高调进军心脏支架领域,收购金额58.95亿,是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医疗器械并购案,蓝帆医疗真是一鸣惊人!据估计,如果本次交易顺利完成,蓝帆医疗在心脏支架领域将获得近17亿元销售收入,直接超越微创和乐普,成为国内第一。瞬间完成从低值耗材企业升级为高值耗材企业的华丽转身!另一方面,蓝帆医疗也将获得柏盛国际的全球化运营平台,以此作为未来国际化扩张和医疗器械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桥头堡。

02.2017年9月,威高股份56亿元收购美国爱琅

美国爱琅主要从事研发、制造及销售以及分销用于肿瘤介入及血管介入手术的医疗器械。其市场领先产品组合主要包括活检产品、血栓管理设备、导液管及导丝以及其他辅助设备。2016年净收入2.25亿美元。

威高如此大手笔的海外收购动作,在近年来并不常见。三角君认为,这是威高加速海外市场布局的冲锋号角。我们知道,国产耗材三巨头威高、乐普、微创中,微创的国际化布局最为成功,2017年半年财报显示微创96%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而威高这一占比只有可怜的4.29%。

喊了那么久的海外扩张,威高终于来了一把大的!通过收购爱琅,威高可直接利用其在海外市场的销售网络,及医疗产品注册经验,对自有产品在海外推广扩张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产品线的丰富,尤其是高精尖、高壁垒、高利润的介入产品补充,势必也会给威高带来不错的收入贡献。

03.2017年12月,万东联手云锋资本、鱼跃、天亿实业、康达19.33亿元收购百胜医疗(Esaote)

百胜医疗集团,是国际知名的高端医疗设备跨国企业,成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意大利,业务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核心产品包括超声医学成像解决方案和专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在超声影像领域,位列全球第六名,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百胜医疗财务数据

万东在大影像方面一直是领军企业,但缺少超声产品。此次收购,必将大大增强万东在影像领域的产品线和实力。通过收购,万东将获得百胜医疗的全球资产,如在欧洲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销售分公司和团队,对万东医疗自身产品进入全球市场大有帮助。对于百胜医疗而言,归于万东旗下也同样有利于获得更大的中国市场份额。

在小编看来,这一收购必将造成全球超声格局发生巨变,长久占据中高端市场的GPS再度遇袭,中国超声的进口替代无疑会加速完成。当然,国产超声企业竞争的战火将从低端全面蔓延至中高端市场!

最终能否催生出国产世界级的医疗影像霸主?让我们拭目以待!

04.2014年1月,微创医疗18.9亿收购美国Wright Medical公司

2014年1月,微创医疗正式完成对美国Wright Medical 公司关节重建业务及其相关资产的收购,总交易金额为2.9亿美元(约18亿人民币)。在当时,被收购的关节重建业务部年销售额大约为2.7亿美元,占Wright全部销售额的60%左右。

这一收购至今在业内仍然饱受争议,但大家都认同的是这是微创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收购。通过收购,微创一跃成为了全球第六大髋关节和膝关节重建业务的国际化骨科公司,迅速获得了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在整合海外资源能力上也得到了极大补充,为公司走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关键的一步。2017年上半年,微创骨科业务收入达到了1.09亿美元,占比50.05%。

05.2016年1月,三诺生物17.31亿收购美国血糖仪厂商尼普洛诊断有限公司

尼普洛成立于1985年,是尼普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销售血糖监测系统和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产品。2013年至2015年1~6月营收分别为1.56亿美元、1.46亿美元和7975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48万美元、952万美元和596万美元。被三诺生物收购后现已更名为Trividia Health Inc(简称Trividia)

近年来,立志成为“全球血糖监测专家”的三诺生物加速进军国际市场,海外收购是他们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收购尼普洛之前,三诺生物就曾尝试10亿元收购拜耳血糖仪业务,但这个被外界誉为“蛇吞象”的收购以失败告终,三诺生物收购不成反倒搭进去近2000万的中介费。

当然,这次失败的收购经历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让三诺生物积累了海外并购的宝贵经验,仅仅不到一年之后就成功收购了尼普洛诊断有限公司,三诺也由此成为全球第六大血糖仪企业,进入全球第二梯队的血糖监测产品提供商。

目前全球血糖检测行业的企业排名前四的企业,分别是罗氏、强生、拜耳和雅培。但是三角君相信,未来三诺在血糖监测领域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动作,四巨头的地位突然易主也是说不定的!

06.2008年5月,迈瑞医疗13.16亿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

2008年5月,迈瑞以2.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这项交易被称为“医疗器械行业的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

Datascope公司在美国监护仪市场仅次于GE、飞利浦等巨头,其监护业务的主要收入来自北美、欧洲市场,在美国和欧洲拥有强大的销售平台和服务网络。2007年收入为1.61亿美元,与迈瑞在中国市场的年收入相当。

这次收购完成后,迈瑞成为该领域全球第三大品牌。并购之后,迈瑞完成了Datascope部分产品的升级替换,Datascope也帮助迈瑞打开了在美国的直销渠道。在Datascope的渠道上,迈瑞不仅可以销售监护仪,还可以销售超声等其他产品。

07.2016年7月,三诺生物7.39亿元收购美国PolymerTechnology Systems, Inc. (简称PTS)

美国PTS,是一家专注于血液即时检测的公司,在血脂即时检测项目上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由Roche 前雇员James Connolly 于1992 年创立,公司的主要产品为CardioChek系列血脂、血糖分析监测设备和A1CNow系列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仪。

PTS公司财务状况

这是继2016年以2.73亿美元收购全球第六大血糖仪企业尼普洛之后,三诺生物的又一单大手笔并购。

那么三诺收购PTS,看中的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是产品线的补充。在收购PTS以前,三诺的主要销售收入还是来源于血糖仪和试纸,通过收购PTS,后者的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可以让三诺单一的血糖仪产品向慢性病检测全线产品发展,打造覆盖糖尿病及多种慢性疾病即时检测的产品组合。

其次还是对加速进军海外市场的渴望。PTS销售渠道覆盖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营销网络,而三当时的主要业务还是在国内市场,2015年海外销售收入仅占10.78%,主要销往古巴和委内瑞拉,其他区域销售并不理想。因此,通过收购整合PTS的销售渠道,利用PTS销售自有产品,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被外界称为“并购狂魔”的三诺生物,虽然曾有多次并购失败的经历,但如今已成为一位海外并购的高手。接连完成对尼普洛和PTS的收购后,一定会让他信心十足,他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

08.2016年6月,九安医疗宣布以7.29亿人民币收购eDevice

eDevice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医疗设备数据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早年专注于物联网产品的研发,并在2008年开始专攻被广泛看好的移动医疗领域。合作伙伴包括美敦力、飞利浦与霍尼韦尔等顶级医械巨头。

在九安医疗出价7亿宣布收购eDevice时,后者员工不到30人,是什么原因让九安医疗愿意豪掷7亿收购这么一家“小公司”?

时间回到2016年,当时的九安医疗业绩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相当亏损。而 eDevice正处于高速上升期,业绩非常优秀,其在2015年实现营收1840万欧元,净利润720万欧元,净利润率接近 40 % ;营收与净利润均较 2014年增长超过100 %。显然eDevice 的业绩并入报表能提振不少九安的业绩。

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实现技术融合与渠道互补是关键。在九安医疗的战略规划中,“智能硬件+移动应用+云端服务”的“移动互联健康云服务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收购eDevice后,不仅有利于九安医疗与美敦力、飞利浦、霍尼韦尔等巨头开展相关业务领域的合作,也有利于公司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根据九安医疗2017中报显示,eDevice系列产品及服务为他带来了8789万元收入,占比26.89%。

09.2013年6月,迈瑞医疗6.84亿元收购美国ZONARE公司

美国ZONARE公司是全球高端放射领域中的超声领导品牌之一,排在美国高端放射超声领域前五位。其独有的ZONE-Sonography核心图像技术,多年来在世界高端放射领域始终处于技术领先地位。2012年,ZONARE的销售收入约6400万美元。截止2012年,ZONARE在全球的装机量已经超过7000台。

此次收购成为迈瑞正式进军高端超声诊断市场里程碑式的动作。迈瑞通过此次收购希望借助于ZONARE高端超声技术和市场网络,扩大迈瑞公司在超声影像产品领域的覆盖,以及在新兴市场和中国区的推广;同时,通过迈瑞的产品制造成本优势,进一步降低ZONARE的生产成本。

10. 2011年,华润医疗6.51亿收购美国Aurora公司

2011年华润集团将华润医药中上械集团、万东医疗、三九脑科医院等业务分拆,重组后成立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包括医院投资与管理、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等。通过做强、做大医疗产业,为华润未来寻找新的增长点。华润医疗成立后,并购了昆明儿童医院,于2011年投资1亿美元全资收购了美国Aurora公司,掌握了全球领先的乳腺MRI(核磁共振)专用设备研发制造业务。

Aurora影像技术公司是一家私有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North Andover,公司致力于征服乳腺癌,力求制造最高品质、最具成本效益的乳腺磁共振解决方案,并与美国日益增长的最优秀的乳腺癌治疗中心合作,提供乳腺癌检测、诊断、活检和处理的终极方案。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临床应用 Aurora乳腺磁共振系统的领先乳腺癌治疗中心迅速增长。

上文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并购之路再思考,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海外并购10大案例! 

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AroundDeal专业商业信息SaaS平台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eBay发布海外仓政策更新;USPS计划2023年提高运输服务价格
下一篇:亚马逊常见认证要求汇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