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红营销:引爆品牌的新时尚
458
2023-03-29
本文目录一览:
股融易资讯今日话题
---
英特尔资本对硬 科技 行业和企业出海的颇多思考
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有数十年的 历史 ,尽管近两年受到地缘政治摩擦、新冠疫情等内外环境影响,但中国企业出海的势头依然不减。
与过去出海的生态不同,如今中国 科技 企业出海的数量和速度正在明显提升,去海外市场找寻新增量,成了许多 科技 企业的重要战略。
中国 科技 企业出海,背后投资机构的助力是重要力量之一。英特尔资本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实力, 并坚持为被投企业带来与众不同的帮助。
英特尔资本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经理王天琳也对硬 科技 行业的发展有颇多思考。
科技企业出海底层逻辑问题他认为:
1.中国的硬 科技 创业正在迎来下半场,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会逐渐增多。如果说硬 科技 创业的上半场是“百花齐放”的状态,那么下半场就是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向发展。
2.上半场的繁荣,离不开科创板的成功推出。接下来要大规模的推动资源整合并不是一件易事,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制定并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
3.下半场出海找增量是一个重要方向,但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出海,企业要先把自己的本行做好做精,再考虑向外拓展,自然“水到渠成”。
4.除了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且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些能够精确找到海外客户需求的“小而美”企业也能够在海外找到市场,“墙里开花墙外香”。
5.创业公司出海,除了要了解海外客户的真正需求,还要对产品的导入周期和验证周期有心理准备,同时要注意在当地的合法合规问题。
创业公司想要做出海,尤其是 科技 类企业,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低估产品的导入周期和验证周期。对to B客户来说,这两个周期相对来说都比较长,尤其是体量比较大的海外客户,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质量体系与做事规则。国内的不少创业公司是靠“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成长起来的,这一招不一定适用于海外,所以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成本。
第二,要了解海外市场与客户的真正需求。这听上去简单,但要分辨出客户的需求中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伪需求,并不容易。团队的沟通能力也很重要,语言只是最基本的一项,还要对当地的文化和商业规则有真正了解,才能有所建树。
第三,要注意当地合规问题。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事先做好功课,其实成本并不高,会避免今后不必要的麻烦。
吸金狂热之后,肿瘤早筛的拐点来了
618的落幕,带来了产品大卖的诺辉 健康 近50%的市值上涨。但2022年,很少再看到肿瘤早筛的项目获得融资。
“手里压着至少10个肿瘤早筛项目的BP,却并不想出手。”就在1年多以前,这还是个魅力十足的赛道,由技术大咖组建的团队,即便产品尚未完全转化成型,也会被抢到一股难求。资本对技术的狂热总是先于市场,热度的退潮往往也比想象中快。
比如,去年末,热景生物受让成功研发出肝癌早筛产品的翱锐生物的超3成股份,动脉网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此番退出的老股东意在保本。再如,本月初,艾德生物剥离从事肿瘤早筛业务的子公司,被外界戏称“带不动”。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肿瘤早筛产品,始终是这个行业底层逻辑里绕不开的硬伤。市场上热销的肿瘤早筛产品,本质上,是肿瘤辅助诊断产品在早筛场景中的应用。这些大多基于NGS、PCR等技术平台的产品,2~3年前陆续获批,而后新产品断层。在更深的应用层面上,关键的技术突破没有如约出现。
但肿瘤早筛的市场没有停止成长。从商业化元年走来,院内与院外的市场如何锚定,国内肿瘤早筛厂商们早已有了定论。从技术到产品的蜕变与腾挪,再也不是蒙眼狂奔,他们得以专注于自己的强项。而更重要的是,一些行业认知之争的尘埃落定,或许正在成为重新点燃肿瘤早筛市场热情的火种。
单癌种早筛的商业化之路并不好走。院外市场成熟度低,在巨头构筑的品牌先发优势之下,大多数扎堆的单癌种早筛产品很难拿捏市场份额。
自去年10 月份发布最新研究数据后,科技企业出海底层逻辑问题我们今年便推出了国内首款基于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多癌种产品。
巨头们的纷纷入局,极大加快了泛癌种早筛技术的成熟速度,他们不断放出回顾性研究数据,来验证在研泛癌种早筛模型在筛查和溯源早期肿瘤中的潜力。
过去2年间,燃石医学的ELSA-seq技术、和瑞基因的HIFI技术、鹍远生物的PanSeer 、世和基因的MERCURY技术陆续公布了在与临床科研合作中产生的回顾性样本泛癌早筛数据,也都展示了比较理想的灵敏度、特异性表现。
与此同时,作为泛癌种早筛商业化前关键步骤的前瞻性研究,却鲜有好消息传出。
股融易资讯: 科技 、资本与经济动态
---
中金公司: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热管理市场空间达521亿元
中金公司认为,宁德时代发布麒麟电池,该电池将水冷板集成为弹性夹层,实现支撑、缓冲、水冷、隔热四大功能。往前看,高倍率快充是车企及电池企业的重要布局方向,而快充对精细化热管理要求较高,将推动电池热管理系统持续升级。该机构预测,未来随热管理系统升级、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热管理市场空间达521亿元。
中信建投: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低,行业集中度低带给国产厂商机会
中信建投指出,预计中国模拟IC市场2021-2026年复合增速为7.85%。2021年中国大陆Top10模拟IC厂商收入合计约为22.86亿美元,占中国模拟IC市场份额比例为7.78%,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模拟IC产品类型多样,行业龙头TI的市占率为19%,远低于数字芯片龙头厂商市占率,给予国产厂商更大市场机会,并购整合、转型IDM大势所趋,本土厂商聚焦细分领域形成优势,有望成长为平台级厂商。
公募产品数量突破万只,规模重上26万亿元
在2022年上半年行情收官之际,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又一里程碑时刻:基金产品数量超万只。此外,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度突破26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发展空间颇为广阔,在经历快速发展期后,公募基金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蔚来资本追加投资,优信正式签署1亿美元新融资协议
6月30日盘前,在纳斯达克挂牌的二手车电商优信集团公告称,正式与现有股东蔚来资本签署融资协议,蔚来资本以高级可转换优先股的形式,追加投资优信1亿美元。此前在5月16日,优信与包括蔚来资本在内的投资人签订了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投资意向书。投资人在去年签订的3.15亿美金的融资交易基础上,同意再追加投资1亿美金优先可转换优先股的认购。
以下是【股融易资讯】为您整理的今日股权融资事件
---
欢澄互娱获千万元 Pre-A 轮融资
近日,欢澄互娱已完成千万元 Pre-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泥藕资本领投,声网、欢乐泡泡跟投。
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
歌锐 科技 获近亿元 Pre-A 轮融资
精准影像手术机器人歌锐 科技 (Great Robotics)已完成近亿元 Pre-A 轮融资,这是歌锐
科技 创立 1 年内的第 2 轮融资 ... 本轮融资由渶策资本领投,东方嘉富跟投,一苇资本担
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 歌锐 科技 是一家创新的医疗机器人公司,主要基于「精准
影像引导」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平台,针对临床需求和痛点,开发手术机器人产品,
为客户提供「精准术中影像 + 智能软件 + 主从式力控多臂手术机器人 + 专有耗材 + 远
程手术‘元宇宙’」的 5 合 1 的平台化解决方案。
海峰思普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近日,国产自主 PLM 产品提供商海峰思普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由北京华天海峰和上海思普
共同投资。
海迈医疗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华方资本独家投资
海迈医疗正式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方资本独家出资完成。
恩凯赛药完成逾亿元A轮融资,华盖资本领投
恩凯赛药由田志刚院士带领的核心技术团队组建,专注于以NK细胞为基础的创新细胞药物技术转化和开发。
日前,创维旗下科技企业出海底层逻辑问题的德国电视品牌美兹(Metz),推出单机售价为199999元、套装定价为359999元的雕塑系列OLED电视,宣布进军超高端市场。每月10台的限量生产,提前预定三个月交货的策略,让这款电视越发显得稀有。
创维打造美兹的逻辑是科技企业出海底层逻辑问题:中国已进入后物质时代,高端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美兹进军超高端市场恰逢其时。问题是美兹的打造,符合奢侈品品牌运作的规律吗?
我们先来看看创维并购美兹的背景。
2014年11月,美兹宣告破产。破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过时的技术。 和电视机制造商身份相比,美兹更重要的身份是世界唯一生产全线闪光灯产品的制造商,它在1952年就开始生产相机闪光灯,1968年推出全球首款自动闪光灯,2012年又推出世界首款触摸屏便携式闪光灯。闪光灯是一项过时的技术,虽然它在摄影发烧友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手机替代相机的浪潮,谁也阻挡不科技企业出海底层逻辑问题了,连柯达也不能。2012年,柯达宣布破产,两年后,美兹也宣告破产。
二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电视制造领域,美兹一直专注于高端客户市场。从全球范围看,它是一个地方性品牌,其90%的销售都在德国,而且全球销量仅10万台。同时,它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环节并没有核心竞争力。在破产之前,创维在为它OEM。
三是内容生态不足。 过去,电视机是一个硬件驱动的行业,只要制造技术过硬、品牌具有影响力,销量就不会太差。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它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家庭 娱乐 中心。这要求电视制造商具有完备的内容生态。高端的内容与高端的硬件相匹配,才能做出一款真正有生命力的高端电视品牌。
美兹破产之后不到半年,被创维以800万美元收购。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
2004年,TCL并购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两年后,TCL创始人李东生专门写了一篇《鹰的重生》反思国际化的教训。
创维并购美兹,显然是一种生意思维。相比汤姆逊,美兹是一家“轻公司”,员工不到600人,工厂规模也不大,最有价值的是它的品牌、渠道与专利。
2014年,国内彩电市场出现30年来的首次下滑。创维高层判断,中国彩电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难再保持高速增长,海外是未来更大的增长点。
这一年,创维大幅度迈开全球化的脚步,先后在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设立分公司,而同时将东南亚制造基地落户印尼。
创维选择了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通过低价走量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而它的两位同行——TCL、海信则选择了在海外大力推自主品牌。
2014年,海信面向美国市场推出VIDAA电视,海外的自主品牌销售超过了13亿美元,2015年它还以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电视工厂,接管夏普南北美洲的电视业务。
2014年,TCL集团通过国际化布局,实现营业收入1010亿元,其中海外收入占47%。
由于自有品牌销量不佳、品牌认知度不足,让创维出海的表现不如预期。因此,创维希望通过收购美兹打开欧洲市场,从而为全球化撕开一道口子。
然而,被创维并购的美兹在全球市场上表现不佳。五年过去了, 美兹在德国的市场份额依然低得可怜,销售额占3%,销量仅占1% 。在印度这样的电视机销售大国,美兹的销量也是微乎其微。
原本冀望美兹为创维国际化杀出一条血路,但遗憾的是,不仅未达预期,而且还消耗了资源。
几乎可以断定的是,在全球市场上表现不佳的美兹,很难在中国获得重生。
一是它不符合奢侈品规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是由梦想驱动的。用户之所以愿意花高价买一个不实用的东西,就是为了拥有一个梦幻的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的迭代加速。
产品的功能以及附着在功能背后的 科技 ,不是影响消费者的主要因素,梦想才是。
1995年,杜波依斯(Dubois)与帕泰诺(Paternault)在美国做了一项关于奢侈品品牌的研究。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消费者对34个奢侈品品牌的态度、购买习惯以及品牌认知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一个梦想公式:
梦想=-8.6 + 0.58X 品牌知名度-0.59X 用户购买行为
这个公式首次将梦想价值予以量化,并科学地阐释了品牌认知、消费行为与梦想价值之间的关系。
此公式中,-8.6表示当品牌知名度与用户购买行为为零时,品牌的梦想价值是负的。也就是说, 一个品牌如果没有知名度,那么消费者是没有消费欲望的,这个时候,它的梦想价值是负数。
没有知名度,就谈不上梦想。因此,当下美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响知名度。
为用户造梦,引领用户一步一步进入梦幻的世界,是奢侈品成功的第一步 。接下来还需要品牌通过一系列的系统打造,将梦想落到实处。几乎所有奢侈品都在线下开有体验店,目的是从感官上全方位为用户造梦。每月限量10台的销量,千万级别的年销售额,显然很难支撑它在品牌体验方面的投入。
二是它存在产品力的缺陷。 在音响领域,不乏顶级奢侈品牌,如柏林之声。显然,在电视领域,创维也想“复刻”一个“柏林之声”。虽然音响、彩电都属于大家电产品的范畴,但底层逻辑完全不同。
音响是和声音的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使用场景更加私人化、个性化,因此它有一个庞大的发烧友群体。只要拥有顶级的音质,就总会有人为之买单。个性化、艺术性使得它具备了奢侈品的潜能。连动辄数千万的全球顶级跑车品牌布加迪,也要与柏林之声合作,由此可见其奢侈品潜力有多大。
不同于音响,彩电技术的更新换代更快。在某些特征上,它与电脑接近。奢侈品往往是与超凡的品质相关联的。当核心技术更新速度变快之后,因此而建立起来的超凡品质,很快就会失去魅力。
纵观全球的电脑行业,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奢侈品牌出现。因为每隔一两年,核心的芯片技术就要进行重大升级,这意味着今天花高价买的电脑,两年之后就过时了。
这是为什么彩电领域,很难出现真正的奢侈品牌,而在包包、钟表领域却能,因为它们永不过时。爱马仕的包包,可以用一辈子,而且越用越保值,而彩电却是一两年淘汰一次,越用越贬值。
彩电和电脑一样,是由技术驱动的。在核心技术方面,创维并没有处于金字塔尖。掌握OLED技术的是三星、TCL科技企业出海底层逻辑问题;OLED面板的制造要需要仰仗LG科技企业出海底层逻辑问题;在激光电视研发上,海信一马当先。 在核心技术上的缺位,使得美兹在品质上缺少了奢侈品该有的说服力。
作为客厅的 娱乐 中心,彩电是一个生态系统。除了顶级硬件之外,还应配上顶级内容,完美的音画艺术,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将它的品质发挥到极致。然而,由于客厅的半开放式使用场景,家庭成员各不相同的需求,使得这种“极致”很难实现统一。
2019年,和美兹一样主打高端人群的奢华电视品牌BO,销售额、利润率双双下降。多重因素叠加作用,再加上疫情的影响,美兹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为什么时隔五年之后,在中国推出美兹品牌? 创维的真实目的,大概是希望通过推出美 兹 影响高端人群,从而为创维“走高”提供敲门砖。 直白点说,创维希望美兹为自己加分。
这最终可能是一厢情愿。例如跑车品牌布加迪被德国大众 汽车 集团,对大众品牌走向高端市场有巨大的拉升作用吗?塔塔 汽车 集团收购豪华轿车品牌捷豹,能提升塔塔的档次吗?显然不能。
美兹不仅不能为创维加分,还存在一个潜在的风险:如果美兹一旦运作不好,将会对创维品牌产生负面影响。就像布加迪跑车,一旦被大众集团玩砸了,估计布加迪的忠实车迷都不答应。
创维要将美兹打造成中国人都认可的奢侈彩电品牌,必须从底层逻辑上进行重新梳理。 奢侈品品牌的打造,从来都不是一门生意,它是建立在美好梦想、超凡品质、艺术追求之上的漫长旅程。
要我说,创维就不该搞这场被 科技 公司玩烂了的、毫无新意的发布会,它的出场应该是梦幻的,是与全球某个顶级艺术展、顶级艺术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更不应该,把价格的底牌匆匆地亮出来,这样显得很LOW。
亮出底牌,就意味着要面对所有人的检验。创维,显然还没做好准备。
-END-
企业发展底层逻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企业发展底层逻辑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才能更长远地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底层逻辑,指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底层逻辑越坚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以下是企业发展底层逻辑遵循的意义相关介绍:
有利于企业发展面临很多整体性问题,如对环境重大变化的反应问题,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问题,对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的平衡问题,对各种基本关系的理顺问题。
有利于谋划企业长期发展,不但要重视短期发展问题,也要重视长期发展问题。企业长期发展问题不是短期发展问题之和,与短期发展问题具有本质的区别。
有利于对企业发展进行整体性、长期性谋划时把握基本性,在一个企业,树叶性的问题有成千上万,树叉性的问题有成百上千,树根性的问题可就不多了。这类问题虽然不多,但非常重要。要是树根烂了,任凭你怎么摆弄,树叶也不会再绿。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企业发展
游戏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游戏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腾讯控股(00700.HK)、网易(09999.HK)、世纪华通(002602.SZ)、三七互娱(002555.SZ)、完美世界(002624.SZ)、游族网络(002174.SZ)、巨人网络(002558.SZ)、盛天网络(300494.SZ)、姚记科技(002605.SZ)、电魂网络(603258.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游戏出海规模数据、中国游戏出海结构等等
游戏出海市场火爆
2000年以前,国内游戏公司大都是小团队,受自身技术实力所限,海外似乎遥不可及。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这些公司的日益壮大,在最早的端游时代,中国自研游戏开始尝试出海,然而由于彼时中国游戏在技术缺位和硬件条件上的相对落后,除了《剑侠情缘》外,其他游戏也只是表现平平。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页游开始走下神坛,中国游戏厂商也迎来了一个可以真正逐鹿全球游戏市场的机遇。不同于从前端游时代的起步落后,页游时代的错位竞争,在移动游戏时代,中国游戏厂商第一次与海外厂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2016年前后,开拓海外市场已开始在游戏行业掀起一番热潮。
总体来看,我国游戏出海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从自主研发游戏出海市场销售收入规模变化情况来看,2014年以来,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出海实际销售收入持续提升,从2014年不足50亿规模增长至2020年154亿元左右。
2021年上半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出海持续高增长,实际销售收入84.68亿元,同比增长7.9%,同比增长11.58%。总体来看,我国自主研发游戏产品海外收入持续增长,国产游戏“走出去”,构建全球化发展格局已是大势所趋。
美日韩仍是主要出口地
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出海规模逐年攀升,海外影响力、海外市场份额、全球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范围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为主逐步转向全球,在发力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成熟市场的同时积极探索中东、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
从国家和地区分布看,2021年上半年,美、日、韩仍是主要市场合计,收入占海外市场总收入的59.51%。
策略类出口最受欢迎
出海游戏类型与题材也逐渐丰富。2021年上半年,在自研移动游戏出海类型分布中,策略类占41.47%,射击类占13.58%,角色扮演类占12.25%,三类合计占比为67.3%。
新兴企业发展迅速
我国游戏出海市场仍以腾讯、网易等老牌龙头企业为主,但老牌游戏公司近两年面对新兴游戏公司的挤压并不好受。莉莉丝、米哈游、沐瞳科技等公司虽未上市,但开发的游戏受到大量用户的追捧。
据Sensor Tower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手游产品在海外市场收入榜单显示,腾讯发行的《PUBG
MOBILE》排第一;米哈游的《原神》位列第二;IGG发行的《王国纪元》排第三;莉莉丝的《万国觉醒位列》位列第五。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